当前位置:首页...网络资讯  
“优”而不“先” 上海“公交优先”遇尴尬
俞丽虹 黄庭钧

  
   上海“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正在交通日益拥堵的现实中遭遇尴尬。如今,公交“优”而不“先”,甚至难“优”难“先”的现状让不少市民望而生畏。

   上海目前已经形成高架、地面和地下三层立体交通网络。在上海,市民赖以出行的公共交通工具主要有轨道交通、公共汽车和出租车。但是,近年来,本来相辅相成的公共交通体系,却因交通日益拥堵而成恶性循环之势:由于地面和高架道路拥堵,地上公共交通效率很低,出行的人们于是蜂拥般转乘轨道交通,这又造成轨道交通高峰时段拥挤不堪,超载严重,出行环境相当恶劣。

   据上海地铁运营公司的最新数据,今年以来,上海轨道交通客运量持续攀升,居高不下。尤其是10月份至今,一、二、三号线日均客运量达136.5万人次,其中工作日日均客运量近140万人次,周五的日均客运量经常超过150万人次,高峰时段车厢平均满载率已达127%,超高峰时段更高达146%,运能与运量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客运压力相当大。

   地面堵、地铁挤,使得公共交通对市民的吸引力不断降低,“公交优先”的效应也因此大打折扣。与此相对应,上海市民出行选择个体交通方式的比例不降反升。统计显示,上海自行车登记总数竟以每年130万辆左右的速度猛增,而私人购买轿车的热潮,也从每月拍卖的车牌额度不断增加中可见一斑。路面上行人、自行车、公交车、小汽车关系复杂,换乘点规划和道路配套规划又比较混乱,上海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只有发达国家的1/2至2/3,从而影响了道路建设的使用效率。

   专家指出,公交优先是指在整个城市发展规划中,优先考虑公共交通建设与管理,并给予政策、资金、技术等多方扶持,让公共交通的发展和运行在一定程度上享受“特权”。因为单就运行效率而言,在3.7米宽的车道上,公共汽车在半饱和状态下每小时可运载6万人,相当于小汽车的17倍。在日本,整个东京地区的轨道交通超过1000公里;以东京为中心,2小时车程内都可搭乘轨道交通,大大提高了人群流动的速度。“推进公交优先、提高驾驭道路交通的能力,首先要掌握好对公共交通的控制。”同济大学交通工程专家杨晓光教授说,“现在上海设有公交专用道的仅有延安路等少数几条道路,这与上海的交通发展极不相称。”

   此外,随着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上海既有的公共汽车交通网络应及时转变功能,调整线路。同时,为了发挥轨道交通系统功能,必须建立起相应的、便捷的换乘系统,包括轨道换乘公共汽车交通系统、停车换乘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