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客车网 > 新闻 > 客车新闻 > 成都新能源汽车:近在咫尺 仍需努力

成都新能源汽车:近在咫尺 仍需努力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31日 00:00 作者:刘莉 来源:四川日报

     2010年5月28日,成都首批10辆纯电动公交车正式上路,首个电动汽车充电站开门营业,5个新能源汽车项目落户成都——一天之内三件大事,令“成都新能源汽车”成为业内焦点。当天的签约仪式上,成都市相关负责人透露,到2012年,电动汽车产业将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


  面对多方利好政策,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春天是否真的近在咫尺?而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新能源汽车又将面临哪些挑战?


  利好消息不断


  “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成为国家 ‘十二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当天的活动现场,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明确表示。


  近来,成都市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正不断加大:2009年11月,《成都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出台,将积极争取进入 “全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2010年3月,《成都市工业发展重点支持目录(2010)》发布,电动公交车、电动汽车电池,电动汽车充换电系统等赫然排在首页;《成都市电动汽车产业化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更明确提出,到2012年,成都市将推广应用电动汽车千辆以上,建成与电动汽车拥有规模相匹配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网络。


  事实上,稀土等资源丰富的四川、汽车产业基础良好的成都,更有机会在国家战略中占据一席之地。“丰富的稀土和锂矿资源为车用动力电池生产提供充足的原材料;而本地成熟的整车生产企业,可以有序引进先进的新能源汽车生产技术,并有能力有基础实现电动汽车的本土化。”


  此外,据了解,中科院成都有机所已掌握了锂离子电子生产核心技术,电池隔膜制造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市场热潮初现


  “我们生产的电动公交客车为自主研发生产,目前研发费用已投入几千万。”四川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曹国栋透露。据了解,成都市首批投运的10辆电动公交车中,有4辆出自该公司的车间。


  曹国栋告诉记者,下一步,川汽将投入2亿,在成都经开区建设占地约200亩的新能源汽车基地,6月开始做规划,计划明年一季度投入运行,争取形成1000辆/年的生产能力。


  “川汽是小企业,和国内外知名汽车企业差距比较大。”曹国栋认为,新能源汽车不失为一种发展新路径。


  看中这块蛋糕的企业不少。当天,除川汽外,上海雷博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上海瑞华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卡倍亿科技有限公司纷纷与成都市相关部门和企业签约,合作内容从电动客车的生产到新能源汽车基地建设,从电动汽车检测中心到电动汽车电控系统生产。


  电力公司的目光则聚集到了充电站上。“方便快捷的充电设施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前提条件。”国家电网相关负责人表示,电动汽车充(换)电站是智能电网战略规划的一部分,2010年国家电网将在全国27个城市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


  据悉,2010年,省电力公司将在成都建成3座以上充电站、300个以上充电桩,电动汽车能源服务系统建设中、远期规划正在编制中,将在我省主要城市建设电动汽车智能化能源服务网络,并逐步覆盖全省。此外,还将成立电动汽车新能源服务公司,提供专业化的配套服务,包括电池租赁、电池充换及检测维护等。


  成都还缺什么


  “成都新能源汽车尚处于起步阶段,还缺乏相应的整车和电机、电控系统关键部件龙头企业。”成都市相关负责人称。


  “电动公交车成本中,电池占到很大一部分。”曹国栋透露,川汽生产一辆电动公交车卖价150万左右,其中电池成本大约为50万,而这些电池购于洛阳一家军工企业。


  “成都造”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何时能形成?根据行动方案,到2012年,将培育和引进电动汽车整车生产龙头企业1—2户、动力电池生产龙头企业2—3户、电机及控制系统生产龙头企业1—2户,形成年产电动汽车整车2万辆、动力电池3亿安时、电动及控制系统2万台(套)以上生产能力。


  另一个重要问题在于消费市场。“2012年,成都市将在公交、出租车、旅游观光、绿化、市政等行业及领域推广应用电动汽车千辆以上。”行动方案中透露出的信息是,短时间内,成都电动汽车的订单将主要来自政府。


  不过,汽车最大的消费券仍掌握在市民手中。新能源汽车成本高、相关的政府补贴尚未明确,都是必须面对的瓶颈。


  据透露,对此,成都正在研究全新的商业模式:引入运营商概念,市民购买成都造电动汽车时无需购买电池,由运营商为使用者提供电池的租赁服务,从而降低购车成本。

链接:https://www.chinabuses.com/buses/2010/0531/article_21092.html
客车新闻
客车网推荐阅读
客车网[www.chinabuses.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微信 分享 咨询 电话 顶部
×
客车网微信二维码
×
×
400-660-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