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客车网 > 新闻 > 客车新闻 > 陈清泰:要关注电动汽车产业链的重组

陈清泰:要关注电动汽车产业链的重组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20日 08:35 作者:丁丁 来源:客车网
  2017年7月19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17年第四期“电动汽车热点问题研讨会”在湖南省株洲市召开,本期研讨会聚焦“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技术”。

  客车网从现场了解到,依靠关键技术的突破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共识。电力电子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其技术进步影响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方向迈进。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在会上呼吁:要关注电动汽车产业链的重组。以下为演讲实录:

  在中国电动汽车发展中,我非常关注一点,就是电动汽车产业链如何重组。因为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已经发生了非常非常大的变化,动力系统的变化带来了各个方面的调整。传统汽车产业已经不能涵盖今天电动汽车的业务范畴、学科范畴,因此跨界的技术、跨行业的相互结合变得非常重要。

  我原来是搞汽车的,在二汽开始建设的时候就去了,当时最大的痛苦是中国的汽车没有零部件的支撑。当时二汽是一个很奇怪的汽车企业,有36个分厂,后来还有增加。这些分厂里边不仅有发动机的生产制造厂、装配厂,有整车的装配厂。难以想象的,是从标准件开始干,汽车的钢板弹簧,汽车的化油器、活塞,甚至于汽车的车厢等等,都是自己制造,没有基础。

  因为当时国家关注的是整车,不知道零部件有那么重要,后来慢慢重视了,但是在燃油车上的汽车零部件我们始终没有翻身。后来汽车上一些新的改进,很大一部分就是靠零部件的改进,而在零部件改进当中,中国企业没有太多的贡献。像气囊,防碰撞之后的安全气囊是国外发明的,汽油喷射是国外发明的,防抱死刹车又是国外发明的,等等,在零部件上我们没有能够翻身。

  电动汽车这一轮发展中我们能不能翻身,能不能在零部件上有所作为,首先能不能保障本土汽车的竞争力,进一步打造一些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零部件公司,像英飞凌这样的公司、博世这样的公司,我们能不能打造出来。如果说过去我们没有这个条件,现在有这样的基础条件,那就是中国有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能力,有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有这样市场的拉动需求,应该能够培育出这样强大的企业,但是能不能培育这样的企业来来,我感觉还是一个问号。

  我们在这一轮汽车动力技术革命当中,如果能有一些更大作为的话,应该表现在零部件领域。很多核心技术是出在零部件公司的,汽车企业的自制部分从最早的全能性企业开始,100多年来一直在下降,没有反弹,不仅活塞、活塞环是外购的,轮胎、电子器件是外购的,甚至于有的企业发动机也可以外购。一家汽车企业在成本构成当中自制部分能占到30%就不低的,大量的靠什么?是靠那些零部件公司。

  在我的经历中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在汽车这个行业当中是两类公司,一类是品牌公司,就是站在在市场竞争的最前沿,每年的车型几乎都要考虑更新,不断的换,不断满足用户新的需求,使这个用户有新的体验。但是改动的主要是车的造型或者是某一部分小的性能。其核心部分,所谓平台,是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有大的更新。这部分企业在市场竞争当中起起伏伏,今年这个企业占有率高了,明年可能又降低了。

  另外一类企业就是零部件企业。影响零部件企业市场销售的不是某一个整车品牌企业的起落,而是汽车市场的总量。如果汽车市场的总量是持续增长的,一般来说零部件公司的供货量每年就是增长的,基本上是稳定的,或者说是偷着赚钱、偷着乐。直接最终用户当中可能都不了解他们,或者大多数人不了解他们,但是他们是支撑汽车产业的支柱。因此,我非常希望在这次大的汽车动力变革当中,中国的零部件企业借助这个机会能够真正兴起、真正站起来有所作为,机会是存在的。

  我考察过一些企业,是很不错,很有希望的。因为这一轮的零部件企业大多数是新的,在这些零部件企业当中,大家在起步阶段差距相对较小,只把握得当,认真的努力去做,是有可能做的很好的。

  目前,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阶段还处在一个孕育期的后期,政府补贴起了很大的作用,中国汽车销量能够占据全球第一,背后是政府支持起了很大作用。但是这个阶段正在转换,正在由政策驱动转向政策市场双驱动。而到2020年,政府直接补贴会退坡,当然属于非补贴性的政策支持。但是总体上就会大幅度的弱化,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公司很可能就会在中国开始发力,也就是说在财政补贴退坡之时,就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发力之日,那个时候真正的竞争才开始。目前还有两三年的时间,这是给中国企业强身壮体的一个宝贵的周期,这个周期我们企业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有的企业把主要的精力、主要的资源投向了产业规模,原则上我不太赞成。

  我认为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抓紧时间培育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关键就是掌握技术,真正把核心技术搞上去,把产品质量管理,把产品品牌搞上去,为后续的竞争创造条件。增加生产能力很简单,只要把资金投下去,在中国的市场条件下一年半就能形成生产能力,但是技术提升不是那么简单,品牌提升也不是那么简单。因此,企业要珍惜这个宝贵的时间强身健体,真正把核心竞争力打造出来,为后续参与竞争,即便在本土内也将是国际竞争,能够创造一个好的条件,奠定一个很好的基础。

  关于电动车发展形势的判断。企业一定要有前瞻性,特别是面对电动车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这样才能部署自己的力量,才能有一个长远的考虑。《参考消息》上登了一篇报道,是斯坦福大学一个教授研究的结果。他的判断是,到2025年,从经济的理性上来看,不应该再有燃油车的生产。他认为到2025年前后,在公路上跑的汽车,不仅是汽车,他认为这种移动性工具都应该是电动的。什么原因?就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到那个时候,电动车的经济性可以战胜燃油车,他是从经济的角度,而不是从节能环保的角度,认为电动车已经可以战胜燃油车,没人再去选择燃油车,因为电动车的运行成本、燃料消耗成本只相当于燃油车的1/10。因为汽车占中国GDP的1/10,而且增量可能还在增加,占工业就业岗位差不多1/10,这么大一个产业,如果发生这样一个颠覆性的变化,影响太大了能源会带来巨大的变化,就业会带来巨大的变化,甚至于对人们的生活方式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对这样一个变化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企业要重视,甚至于政府要重视,而且要为迎接这种变化做好准备。百人会研究这个发展形势的时候,我们有一个说法,就是2016年,电动车发展有一个转折性的变化,对发展纯电动如果过去还有一些犹豫、还有一些争论的时候,2016年好像大家的认识更加统一了。很多国家把发展电动车进一步上升到国家战略,比较激进的国家,像挪威、丹麦,已经宣布到2025年新增车辆中不再有燃油车。这个做法不是没有根据的,接着德国、欧洲也有很多很多迎接这种变化的布局。另外一些大型公司,包括一些汽车公司,也纷纷调整自己的战略,有的提出到2020年或者2025年,不再对燃油车的研发做新的投入,这都是他们对发展形势的判断。因此,可以说汽车发展动力的电动化已经没有悬念,接下来就是我们用什么样的政策、战略去迎接这样一个变化。

  电动车的价值不仅是节能环保,甚至于也不仅是在经济上有更强的竞争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它和未来的对接,和人类理想的对接。电动车接下来就是和分布式能源的对接。特斯拉的做法,是和里夫金的那个《第三次工业革命》所描述的是一致的,就是从做电动车一直到搞光伏、分布式能源,然后把这个配合起来。在中国有人质疑用燃煤的电站去搞电动车是不是节能、是不是环保。这个质疑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太短视了,如果就今天看可以提这个问题,如果从未来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来看,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因为和分布式能源最好对接的一个要素,就是汽车的电动化或者移动工具的电动化。电动车和未来的智能电网是最好的对接,电动车和未来的智慧城市是最好的对接,电动车将会再次启动汽车的分享经济,通过无人驾驶,会使汽车的分享状态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所以,对未来更好对接的不是燃油车,是电动车。

  今天我们看电动车,比较关注的是大城市的节能减排,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前瞻,和未来对接。我们发展电动车当中遇到的痛点,还是续航里程、充电、安全等问题,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理想的解决,在这个时候大家把这个作为热点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对于中国汽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来看,绝对不能过于短视,眼光必须看到和未来的对接来解决我们今天的问题。或者是我们解决今天的问题,只不过是和未来对接向前跨进的第一步。

  和未来的对接是什么?就是接下来电动汽车的智能化、电动汽车的信息化、网联化。我们无论如何不能这样:当我们埋头苦干,把电动车作为公路上行驶的交通工具存在的性能问题解决之后,抬头一看我们又落后了我们在埋头做今天的事情的同时,必须为我们的未来不断的做铺垫,包括无人驾驶,不是玩技术,她就代表着未来。

链接:https://www.chinabuses.com/buses/2017/0720/article_79728.html
客车新闻
客车网推荐阅读
客车网[www.chinabuses.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品牌推荐 更多>>
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于1995年12月26日成立,于1996年3月1日正式运行,是...
新闻专题 更多>>
2024年1月19日,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中国客车网联合主办...
2023上海国际客车展暨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及加氢站技术设备展览会将于2023年...
微信 分享 咨询 电话 顶部
×
客车网微信二维码
×
×
400-660-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