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客车网 > 新闻 > 媒体互动 > 直击客车业痛处

直击客车业痛处

2017-02-10 作者:王兰 来源:汽车观察
  市场不好时,恰是优胜劣汰、去沙淘金的最佳时期。如今,不温不火的中国客车业在彰显成绩优势之时,更需要聆听那些“刺耳”的惊醒意见。

  日前,在“2016中国客车蓝皮书发布暨第四届中国客车蓝皮书高峰论坛”(简称“蓝皮书论坛”)上,来自客车业内的专家学者为做强中国客车纷纷建言献策。该论坛继续秉承往届“讲实话、干实事、精简、高效和务实”的宗旨,着重分析了现阶段中国客车存在的问题。

  中国客车业发展困难

  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高级技术顾问裴志浩坦言:“客运市场受高铁的挤压正在不断下滑,新能源公交车市场靠国家补贴维持现状且回报不高,这给中国客车产业的发展带来困难。”

  众所周知,高铁的兴起消灭了一个又一个的黄金客运专线。据悉,只要某一条高铁一开通,该线路90%的公路客运车辆将退出。

  据裴志浩现场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客运量和客运周转量同比下降6.7%和2.3%。2010年至2015年,我国整体旅客发送班次呈下滑趋势,平均下降幅度为2.5%。2013年至2015年旅客发送量也出现下降趋势,年均下降幅度为2.8%。今年1至8月份,公路客运量同比下降5.3%,公路旅客周转量下降5.7%。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公路客运市场将继续呈现下滑态势。

  此外,在国家政策拉动下,新能源公交客车市场成为客车业内唯一一个飘红的细分市场。如今,该细分市场受骗补影响虽然保持了同比增长的业绩,但是增长速度正在放缓。裴志浩预计,“2016年全年很难实现去年9万辆的新能源客车总数。这与我国客车补贴政策有关。”

  据介绍,2016年的公交车市场可谓新能源支撑的公交客车市场,但是受新能源政策补贴的影响,加上公交车订单在价格、付款方面较苛刻的因素,整体回报不高。

  裴志浩表示,新能源客车正在逐渐替代传统客车,特别是在公交领域。因此,未来传统客车将呈下降趋势。

  约42%的产能利用率

  在现场,裴志浩再一次警告:我国客车行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据统计,我国大中型客车产能约为70多万辆,而 2015年我国客车实际产量为30万辆左右,产能利用率约为42%。因此,我国客车产业存在明显的产能过剩。他建议,“我国客车企业慎重产能投入,而应该加大产品技术创新的力度以及资金投入比例。”

  近几年,不断增长的新能源客车细分市场成为最受注目的吸金市场,也是最热的资金投入市场。裴志浩认为,新能源客车市场做好了会给企业产生很大的经济效应,反之就可能使企业的大笔投入没有任何回报。因此,新能源客车领域需要从产品技术、产品发展上多下功夫,而非重投入轻技术。

  对于前一段时间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骗补事件,裴志浩建议,考核纯电动客车的行驶里程,既采用按运营公里数补贴的方式促进新能源客车技术发展。“将新能源客车的补贴运用在使用环节,多跑多补,少跑少补,不跑不补。这样就可以对于那些技术好、电池好,基础技术达到要求的客车给予资金支持,促进其更好的发展。”他认为,对于新能源骗补事件不应将全部矛头指向企业,企业需要实现盈利,需要满足市场需求。“出现骗补的问题根本在于政策漏洞,同比罚款企业更应该追查政策制定以及监督机制存在的漏洞,最终实现我国客车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亟须消除安全隐患

  从来,客运安全无小事。

  “本来客车无法与高铁竞争,如果不重视客车安全,无法为乘客提供安全保障的出行产品,谁又敢坐客车?” 提倡高度重视客车安全性的裴志浩对于我国客车业存在的安全隐患表示出担忧。据介绍,有的客车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匹配不达标的安全锤,一把质量过关的安全锤需要50元,有的企业只配备10元一把,甚至5元一把的安全锤。这对于全封闭窗户的客车来说一旦发生事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对此,交通部正在组织制定营运客车的等级评定十二五标准,对客车的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据了解,该评级是衡量客车进入客运市场的一个重要标准,目前正在修订中。

  该标准要求在2016年12月31日之前,将9米以上两侧是封闭窗的只有一个车门的客车安全锤全部换成符合标准的安全锤。 “这个市场具有10万辆客车,每个车4把安全锤,共计更换40万把安全锤。面对即将到来的春运,如果不换成达标的安全锤将不能参加春运,不能参加年检。”同时,裴志浩也指出,“很多客车内饰材料不达标,有些材料不是阻燃而是助燃。”

  据了解,为了保证客运安全,相关部门正在不断提高客车安全进入门槛。比如9米以上客车安装防追尾和车道偏离预警装置。再如,在9米以上的大客车两个前轮装爆胎保险装置,保证爆胎之后车辆仍能继续行驶减少人员伤亡。还如,调整行李舱以及地板高度,使客车重心下降,保证车辆安全等。

  总之,面临诸多问题的中国客车行业又到了调整结构、进一步发展技术的新阶段。虽然我国客车产业扛起了自主研发、走向国际的大旗,但更应该清醒的看到与欧洲等发达国家仍存在着很大距离。因此,要想彻底解决我国客车业大而不强的多年痛处,需要更多的业内人士及时、不间断的泼冷水式提醒,更需要各客车企业去除浮躁、不断提升技术实力。水落石出,去伪存真,无论市场如何变化,留下的必定是那些靠产品说话的企业。

媒体互动
客车网[www.chinabuses.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品牌推荐 更多>>
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于1995年12月26日成立,于1996年3月1日正式运行,是...
新闻专题 更多>>
2021年5月26-27日,第六届(2021)“宇通杯”全国公交驾驶员节能技术大赛总决...
《新能源客车采购指南》,记述中国新能源客车技术与市场发展历程。2020版《...
微信 分享 咨询 电话 顶部
×
客车网微信二维码
×
×
400-660-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