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客车网 > 新闻 > 配套新闻 > 汽车零部件业的三大问题

汽车零部件业的三大问题

2008-09-01 来源:挖贝网

   虽然市场盘子不断扩大,本土零部件厂商的日子并不好过。发展路径带来的先天不足、生存环境的艰难都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2008年,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更将面临内忧外患的挑战。造车路径致技术不足 ,虽然市场盘子不断扩大,本土零部件厂商的日子并不好过。发展路径带来的先天不足、生存环境的艰难都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2008年,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更将面临内忧外患的挑战。

 

    造车路径致技术不足

    以中国乘用车零部件为例。乘用车零部件之所以形成今天这样的格局,归根到底是中国乘用车发展路径所致,这是一条与商用车发展完全不同的道路。中国乘用车零部件企业起家时,就没有获得技术的正规渠道,因此造成先天不足。

 

    在中国商用车领域,本土零部件企业之所以能进入主流市场,比如,在大功率柴油发动机和变速箱市场数一数二的潍柴动力、法士特等,是因为这些本土零部件企业所拥有的拳头产品不是通过逆向设计模仿而来,而是在买来的先进产品平台上消化吸收后发展得来的。法士特的富勒变速箱就是在1985年国家引进重卡斯太尔车时引进的伊顿变速箱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斯太尔的柴油发动机就被潍柴消化发展成它今天的热销产品。

 

    然而,中国乘用车零部件就不能像它们那样直接获得技术。中国的乘用车是从制造开始,遵循着“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思路,允许外资在中国建立合资公司,采用进口部件组装(SKD)或进口零件组装(CKD)的方式制造汽车。因此,在制造之前的环节,汽车研发以及围绕研发建立的零配件配套体系,这个造车最关键的部分在中国市场就被隐去了。

 

    当外资品牌在中国做出市场规模后,外资的零部件企业也都随后跟了进来,采取合资或独资的模式进行本地化配套生产。由于这些零部件企业跟外资主机厂多年合作,拥有技术并有稳定质量,理所当然成为外资品牌的合资整车在中国的主力配套厂商,而本土企业在这里的机会则极其有限。

 

   
 车企压榨致生存苛刻

    本土乘用车零部件企业不仅先天不足,成长环境也缺乏某些积极因素。商用车零部件企业是在为本土主机厂配套中逐渐长大的。但是为本土整车厂配套的乘用车零部件企业却难得有这样的机会。

 

    中国本土整车厂对待供应商的刻薄在业内已经不是秘密。它们在效仿外资造车过程中,最初只看到了整车组装的魅力,并没有发现组成整车的零部件的重要性,也没有学到培养供应商、打造紧密供应链的能力和责任。它们不理解丰田为什么会把配套商视如己出,韩国现代为什么会在车大幅度降价前,把供应商的产品开发成本全部摊销掉。曾经有一家本土企业从丰田挖过一个采购管理者,希望学习丰田配套经验,但是,很快全厂上下都觉得丰田的那一套不适合他们,而那位管理者也随后被边缘化。

 

    事实上,就像一位底特律海归所说:“这些本土整车厂把美国汽车企业最坏的毛病都学到了,对配套企业冷酷无情,能压就压。”拖欠配套厂商销售款、采取一个产品多家配套让每家都吃不饱、不考虑配套商承受能力的价格压榨等,都是本土整车企业一度比较具有共性的手段。就在2006年,一家整车厂的管理者还在内部会上沾沾自喜:“供应商对我们都恨之入骨,但它们都不得不跟我们配套,因为我们销量大。”

 

    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本土大部分零部件厂商都本着过一年赚一年的念头,战战兢兢地“伺候”着整车厂,只有低价格的竞争能力,无暇考虑技术积累、发展策略。当中国市场的外资零部件资源越来越多时,它们就被越甩越远。

 

    成本压力释放受阻

    与供应商对立的造车方式已经在面临挑战。最近,一位本土主管物流配套的副总就很担心:“2008年也许是供应商与整车厂博弈最为激烈的一年。”他认为,原材料、能源以及其他物价的疯涨,让供应商没有多少生存空间了。但是整车厂肯定不愿意让它们涨价。整车厂和零部件商之间之前一直达成这样一个规矩,零部件每年要实现一定比例的降价,无论零部件厂商采取什么手段。但是今年这个规矩却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特别是在整车厂自己也面临涨价压力之际。

 

    最近,占中国汽车钢板50%市场份额的宝钢宣布,从2008年第二季度起,将冷轧薄板和镀锌板的价格每吨上调800-1000元不等,其他钢铁企业据说也会采取相应行动。宝钢此次涨价是受铁矿石涨价影响。2008年2月,亚洲三大钢铁制造商与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力拓和巴西淡水河谷等矿业巨头谈判的结果,就是将铁矿石价格上调65%。

 

    分析人士预测,按照这个涨幅,每辆汽车生产成本要增加700-1000元。这个压力让大部分整车厂举步维艰。涨价可能是它们摆脱危机的最快手段,但是除了吉利外,没有哪家企业敢公开表达这个意思,“如果别人不涨价,我们涨价后产品就会卖不出去,就会失去市场”。国家发改委监测中心的预测让这些企业更不敢轻举妄动:受供大于求及竞争加剧的影响,2008年中国汽车将继续降价,且降幅将超过2007年,达到5%以上。

 

    就在大部分企业一筹莫展时,丰田汽车中国公司却公开表示,丰田汽车有能力消化成本上升的不利因素,不会将此转嫁给消费者。“丰田缜密的供应链体系现在开始体现优势了。”一位观察人士说。丰田产品一直强调整体供应链的竞争力,因此,丰田与供应商之间建立了共生共赢关系。一旦出现危机,它们可以互相联动。丰田的一家供应商就曾经在丰田市场出现困难时无偿出资帮助它渡过难关。

配套新闻
客车网[www.chinabuses.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品牌推荐 更多>>
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于1995年12月26日成立,于1996年3月1日正式运行,是...
新闻专题 更多>>
2021年5月26-27日,第六届(2021)“宇通杯”全国公交驾驶员节能技术大赛总决...
《新能源客车采购指南》,记述中国新能源客车技术与市场发展历程。2020版《...
微信 分享 咨询 电话 顶部
×
客车网微信二维码
×
×
400-660-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