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客车网 > 新闻 > 配套新闻 > “快充”—新能源汽车的革命

“快充”—新能源汽车的革命

2017-01-05 作者:易灿 来源:客车网
  在过去全球电动车市场的不断发展中,由于特斯拉的形象非常根深蒂固,让大众认为,美国正在领跑电动车市场,不过,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本土的品牌占据了中国95%的市场份额,但这也使得中国电动汽车品牌在全球所占的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31%增长到43%。中国现在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同时也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在电动汽车市场份额方面,中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中国电动车公司凭借后发式“直道超车”,有望在电动车竞争中抢占先机。

  从国情出发,新能源汽车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性能?

  2012年中国政府网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计划,2020年我们将要达到年产200万辆和达到存量500万辆的目标。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的汽车从业者,就需要国情出发,从市场出发,去设计下一世代的新能源汽车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性能了。

  首先要明白汽车的意义,才能谋定而后动,设计出符合国情、市场需求的新能源汽车。汽车是一种高效快捷的交通工具,对于人民来说,它提高生活品质,让出行更加便利,对于国家来说,进一步优化了交通,促进了城市和农村道路建设,缩小了城乡差别。

  1886年1月29日世界上公认第一辆汽车诞生,在之后131年的发展中,燃油汽车无论从制造依稀、市场供给体系、服务体系都得到充分的完善,使用燃油汽车已经成为有车一族的习惯性方式。但汽车尾气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加之石油储量不足,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和其他新能源汽车,用以逐步替代燃油汽车,来解决人们的交通出行的需求。

  但现在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相比,续驶里程短(充满电与一箱油比较),充电时间长(与加满一箱油比较),价格比较贵(相近功能的车型比较)、配套基建不完善(充电桩)等四大高地阻碍了电动汽车的普及化。而要想客户接受电动车,各项指标必须要能与传统内燃机竞争,而这四块高地的突破,将对整个汽车行业产生革命性影响。

  中国新能源汽车目标及现状分析

  习近平主席曾经表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代表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对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发展目标是2020年实现300Wh/kg,而目前按磷酸铁锂系统120Wh/kg的上限计算,装车电池的重量为2.5~3吨,甚至出现“小马拉大车”的现象,突破300Wh/kg的目标还是需要加大研发进度才可以实现。

  但对于动力电池的快充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目标,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电动汽车的快充技术还没有受到各方面应有的重视,影响电动汽车快速普及的第二高地何时被普遍超越还没有时间表。

  目前国内已经上市销售的还没有看到一次充电续驶里程大于500公里的电动汽车,也没有快充时间小于20分钟的乘用车。根据现有资料,仅有使用钛酸锂电池的银隆新能源公司生产的电动双层公交车实现了6分钟充满电,已经跑在北京市的长安街上。该公司所生产的钛酸锂乘用车可以实现6分钟充满电,行驶200至250公里,预计2017年可以实现上市销售。

  快充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意义

  那么,实现6分钟充满电,对于电动汽车来说重要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电动汽车要取代燃油汽车,必须实现在6分钟左右能够充满电。主要原因如下:

  1、 实现快速充电一旦商业化应用,燃油汽车的高效、快速、便捷的特性就将会在新能源汽车中得到继承,延续了人们的使用习惯。

  2、 同时随着充电设施的逐步完善,配套基建不完善这一高地终会被攻克,人们在选择购买电动汽车时,对于一次充电续驶里程的要求并没有想象的那样高,300公里左右是可以满足90%用户的需求的。实现了6分钟左右充满电,一次充电续驶里程达到200公里以上的电动汽车,将会成为汽车消费者的理想选择之一。

  3、 而快充可以提高充电桩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节约充电场站的建设用地和成本,随着国家城市化进展,快充技术的深入研发在行业是极具前瞻战略意义的。

  4、快充技术可以解决驾驶人员的里程焦虑症。随着充电设施的逐步完善,又可以6分钟左右充满电,驾驶人员的里程焦虑症便会随之而去,。

  5、如果实现了6分钟左右充满电,汽车生产企业才会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解决电动汽车智能控制、行驶安全、高低温度影响、半自动驾驶、自动驾驶方面的性能问题,并进行不断地改进和提高。一辆辆带有连接能源互联网、物联网、实现智能安全预处理技术的高效、快捷、舒适的电动汽车将有机会面世。

  结束语:相信伴随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新能源行业从业者的辛勤付出,当四大高地都可以取得突破,研制出续驶里程满足90%用户的日常使用需求,充电时间短,价格平民化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新能源汽车将迎来属于它的黄金时代。

配套新闻
客车网[www.chinabuses.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品牌推荐 更多>>
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于1995年12月26日成立,于1996年3月1日正式运行,是...
新闻专题 更多>>
2021年5月26-27日,第六届(2021)“宇通杯”全国公交驾驶员节能技术大赛总决...
《新能源客车采购指南》,记述中国新能源客车技术与市场发展历程。2020版《...
微信 分享 咨询 电话 顶部
×
客车网微信二维码
×
×
400-660-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