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综合首页>新闻快报
交通运输部确定“十一五”行业节能减排目标


在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交通运输部能源管理办公室举办了交通行业首批节能示范项目展览,展示交通企业通过运力调整、运输组织优化、推进现代化管理及采用新技术等方法,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的丰富经验和良好效果。

6月18日,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与2005年相比,到2010年和2020年,营运货车单位运输量能耗分别下降5%和16%,营运船舶单位运输量能耗分别下降10%和20%(其中海运船舶分别下降11%和20%,内河船舶分别下降8%和20%),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分别下降5%和10%。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高宏峰作报告,副部长徐祖远主持会议。

会议提出,到2010年,力争形成更加合理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结构性节能取得明显进展;节能科技创新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技术性节能取得积极进展;初步形成交通节能战略规划体系、法规标准体系、统计监测考核体系、政策支持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节能监管能力和支撑保障水平有效增强,交通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有效提高。到2020年,力争在结构性节能和技术性节能两个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形成交通节能长效机制。

高宏峰在题为《推进节能减排,发展现代交通》的主旨报告中说,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深入推进交通节能减排工作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实践证明,做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是基本前提,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是关键环节,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是根本保障,制定政策和规章是重要基础,管理和技术创新是根本动力,开展典型示范活动是有效途径。

高宏峰指出,节能减排是关系交通运输行业生存发展、关系小康社会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是促进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是交通运输行业面临的长期任务,也是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作出的郑重承诺。为实现上述目标,全行业应努力做到“五个结合”,即节能减排要与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相结合,与交通运输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强化行业管理相结合,与推广科技创新相结合,与完善交通运输发展政策相结合。

高宏峰强调,为确保实现“十一五”期间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目标,要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交通运输规划体系,推动实施交通运输节能规划。二是推进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建设节能型综合运输体系。三是加强交通运输组织管理,加大运力结构调整力度。四是加大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强化技术应用和推广。五是全面贯彻《节约能源法》,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六是强化行业监督管理,建立统计监测考核体系。七是继续开展宣传示范活动,全面启动第二批示范项目。八是完善节能减排配套措施,落实组织和资金保障。

会上,部总工蒋千宣读了《关于给交通行业首批节能示范项目授牌的决定》。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交通厅、苏州汽车客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领导,部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部内各司局及部属在京单位负责人,中国民航局、国家邮政局代表在主会场出席会议;各地交通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交通行业首批节能示范项目单位、大型交通企业的代表在全国34个分会场参加了会议。

责任编辑:艳阳天

反馈表单
请用以下方式向我们提供信息或咨询
 
咨询栏目: 读者之声
校验码:
您的姓名:
*
您的单位: *
您的职务:
电 话: *
传 真: *
通讯地址: *
邮政编码:
E_mail: *
请您简短留言
*
 
重要信息 more
· 海格客车“2008安全大讲堂”活动在黔启动<2008-06-03>
· 南车时代承接国内最大电动公交车批量采购订单<2008-06-12>
· 大金龙通过澳大利亚“生产一致性审查” <2008-06-11>
· 济宁交运集团董事长魏广锡谈企业管理<2008-06-06>
· 福田指数解读:公交优先,服务细节不可忽略<2008-06-12>

热点专题 more
· 光辉见证 金色之旅 厦门金旅16周年庆典专题报道
· 2008宇通客车“价值连城”客户体验风暴专题报道
· 发现 腾飞的力量 大金龙2008发现之旅专题报道
· “舒适更需要理油”--2008江淮客车节油万里行专题报道
· “看得见的安全”--安凯客车客户体验安全之旅专题报道
· 《商用汽车节能减排技术装备宣传画册》征编 专题报道

客车论坛 more
· 宇通客车向四川地震灾区捐赠赈灾的声明
· 二线客车企业,你最看好那几家?
· 亚星客车到底能不能重振雄风?
· 在企业的品牌宣传中,媒体能起多大作用?
· 从“柯斯达”看中国客车之短板
· “三龙一通”能否引领行业的发展?
· 苏州金龙的发展能超过宇通吗?
· 预测一下哪家客车企业的品牌最有生命力?
· 打造中国客车业的效率优势
· 谈谈客车行业的“子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