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客车网 > 新闻 > 客车新闻 > 厦门金龙副总裁朱国强谈大金龙海外“赢”战经

厦门金龙副总裁朱国强谈大金龙海外“赢”战经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20日 21:00 作者:二曲 来源:客车网在线新闻组

    2008年,大金龙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海外市场依然逆势上扬,销售额勇超14亿元,同比增长超过85%,那么这样的傲人成绩大金龙是如何取得?进入2009,面对国外客车市场的低迷,大金龙又将怎样续写新的佳绩?我们且听厦门金龙副总裁朱国强谈大金龙如何海外“赢”战。


    客车如何海外“赢”战


    2000年以前,中国客车国际化策略是从亚洲临近的国家逐渐进入中东和非洲。但是现在,已经慢慢往发达国家导入我们的产品


    汽车包括乘用车和商用车,分别占整个汽车市场的78%和22%,而商用车里又细分为客车、货车、半挂牵引车、客车非完整车辆和货车非完整车辆,客车占商用车市场的11%。从以上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08年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在汽车行业里,客车是一个非常小的细分市场。


    虽然客车在整个汽车行业中所占比例较小,但是,客车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工作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公路客运在中国目前的交通现状下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


    客车是中国汽车工业里比较有亮点的一个行业,我们生产全世界几近一半的客车,而乘用车所占的国际比例就相对小一些。2000年,中国客车的产量占全世界的比例只有5%,到了2008年则占到了全世界客车的52%。


    为什么在这个相对比较小的细分市场,中国的企业有相对的优势?


    中国的客车生产制造、销售特点使其获得了竞争的优势。例如客户定制的需求,使我们不必造一批车放到4S店去卖,我们都是接受订单根据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制造。


    此外国外客车企业规模都不是很大,中国企业与他们比算大的,生产制造能力也较强。加之客车行业自动化程度与乘用车比完全不同,奔驰、沃尔沃的客车制造也非常依赖于手工操作、小批量生产。在这些方面中国客车有比较优势。再看一下品牌集中度,客车行业在中国就是“一通三龙”。


    红海中的暗礁


    客车市场需求已到了比较高的平台, 2008年国内市场竞争,尤其下半年竞争非常激烈,红海一片,部分二三线品牌如美的、三一、牡丹等客车品牌已倒闭。客车行业竞争战场已延伸到海外,因为客车行业出口利润明显好过国内市场。大金龙也想通过国际化维持高于行业平均的增长率。近年在国家政策导向方面,排放标准从欧Ⅱ到欧Ⅲ,消费者尤其运营商对客车要求也越来越高,合资企业进入、出口、全球采购体系带动了技术升级,客车工业配套环境也越来越好。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目前中国有差不多100家客车厂,主要增长动力来自于公交和二、三线城市甚至四线城市的增长,所以同质化倾向非常严重;在国际市场上品牌影响力弱,出口企业大概有几十家,真正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还不多;产品工艺和质量与国际品牌仍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底盘可靠性方面和车身工艺精细程度方面。


    “一通三龙”里,苏州金龙和厦门金龙2008年做到60%的销售额来自于海外,其他的公司外贸份额是很低的。


    海外空间大


    虽有诸多问题,但是我们也看到中国客车还有一些比较大的进步。如资本结构从单一到多元,但是国有控股企业、外资企业在中国做得不算太好。


    再如,法规标准的不断完善逐渐与国际接轨,也为中国客车能够进入国际市场、逐步让高端的欧美市场接受创造了一些条件;产品的升级换代快、自主创新热情高涨、中国独创——卧铺客车、中国首创——双层高速客车,这些创新产品在国外没什么需求,它是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现在,中国正在把这些概念输出到一些新兴市场的国家,例如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他们目前的经济发展周期与中国十年前可能有所雷同。


    公司盈利收入依赖于国内市场,对中国客车发展并不是很健康。事实上,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在销售高峰期层面上是互相补充的。中国高峰期出现在以春运为主的时期,欧洲高峰期是在每年一季度,因为要迎接五月份到来的旅游旺季。


    我们如果不在国际市场上与国际一流企业直接竞争,我们就永远都不能进步,我们要接受欧洲比较挑剔的用户。对此我一直深有体会,欧洲客户对我们提出了非常多的要求,例如螺丝就不能生锈等非常细节的问题,这对我们公司的工程管理有非常大的促进。


    2008年,公司把很多的资源用在真正地接受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的挑战,到今天为止,我们是西欧市场里惟一的中国客车,销售是很可观的。2000年以前,我们的国际化策略是从亚洲临近的国家逐渐进入中东和非洲。但是现在已经慢慢往发达国家导入我们的产品。


    2007-2008年,以大金龙为首的中国客车企业大批量进入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2008年国内大中客车企业共实现外销67.4亿元,内销360亿元;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当国内市场达到一定容量之后,主要的增长均来自出口,出口对企业利润的贡献远远高于内销。


    2009年中国公布了一些新政,国家汽车产业促进的政策没有对客车行业产生影响,按照大家的预测,2009年客车行业在中国应是略有下降的市场。若总体的饼变小,实现增长就只能是抢夺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


    另外,中国客车要进入国际市场,因为我们在国际市场的份额相对非常低,成长的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N种武器


    如何来做海外市场,大家有不同的想法。我们最重要的体会就是坚持做自主品牌,在品牌运作上,我们没有其他的路可以走。树立自主品牌是需要自主创新做支撑的,现在中国客车的关键零部件有很多受制于欧美的供应商,如发动机、变速箱等等,很多技术都在德国等国家。


    关于在国际市场上的营销方式,2008年我们非常强调,营销方式要从游牧转向农耕,必须要自己培养自己的渠道,培养自己的客户,而不是今天接这个单,明天接那个单,我们一定要在春天播种,在秋天就有收获,这是中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平衡的问题,我们目前正在考量自营渠道和代理模式,使两种模式能达到基本的共赢和平衡。


    另外,在国际市场上比较重要的问题是售后服务,我们是商用车,与乘用车是不同的,我们的商用车就是用来运营的,客户用每个月的运营收入来支付按揭,如果车子停下来就没有收入,这样根本就还不起银行的按揭,客户的损失就比较大。我们必须通过加强售后服务能力的提升,来保障客户有比购买竞争对手的客车更好的投资回报。做好售后服务之初的成本会高一些,但是,它可以保证赢得更多的客户。


    为了突显中国客车在世界市场上的性价比优势,我们必须严格控制成本,建立成本管控体系、开展质量成本管理、优化供应链。与乘用车相比,客车行业的供应链管理做得不够精细,因为客车的量比较小。2009年,公司希望优化供应链,可能会自制一些主要的零部件以达到质量与成本的控制。


    “赢”得海外市场,我们也必须正视差距寻找现有问题,强化过程管理,严控品质隐患。为此,我们建立了稳定的品质体系及海外产品专门的品质体系。


    一些未来趋势


    持续的高速成长,说明中国客车行业正处于成长中前期。从2001年到2007年,中国客车出口高速增长;2008年受经济影响,速度明显下降,但由于中国客车在国外市场的影响力逐步提升,仍会保持增长势头。中国客车占到全球客车的近半,已有一定的话语权。


    政府的大力支持及企业的热情将使新能源客车的发展速度超越国外,汽车产业振兴计划、十城千辆、新能源率先在客车领域的示范、新能源客车已经开始量产等利好因素都决定着它高速发展的未来。


    一辆氢燃料电池客车在北美可以卖到300万美元,为什么市场不能扩展,因为成本是最大的障碍。现在如果自己来做,我们大概会做到100多万元一辆,在2011年做到100万元以内。中国新能源客车与国外的竞争对手比,不仅仅是同时起步,而且有可能超越。


    从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前2个月的累计销量变化可以看出,大中型客车行业在08年上半年爆发性增长过后,下半年出现了市场需求的快速下滑,08年1-7月的整体增长为18%,到了08年结束,全年销量较07年下降3.2%,进入09年市场形势更是急转直下,连续三个月行业增长跌幅超过了40%,但3月份开始形势有所好转;可以预见的是09年客车行业增速将放缓,在出口市场仍未看到回暖迹象。


    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机会,这样的机会会淘汰一些落后的技术和产品。在中国客车行业里稍有规模的企业有80家左右,小的差不多就有200家,通过经济危机的大浪淘沙,后危机时代的中国客车业发展会更加健康。


    需求结构7大变化


    中国对铁路大量的投资一定会非常深刻地影响整个客运行业,现在国家搞的几纵几横的铁路建设会逐渐开始投入使用,2009年计划投资6000亿用于铁路建设,到2010年实现第一阶段目标,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万公里以上,其中客运专线约7000公里。我们现在一定要做好非常明确的准备,铁路来了,我们公路客车在哪里找增长点?


    我认为农村和三线城市市场还远远没有达到应该有的市场规模,费改税、村村通这些因素也对客车提出了一些新的需求,市场需求结构会有新的调整:


    客运市场在整个市场中的份额会降低,公交份额上升;大型车的份额会下降,中型车的份额会上升;城郊的长途车会降低,铁路沿线的接驳车会成为热点产品;村村通的车辆会迅速增加;节油车型的需求明显;大容量车辆的需求明显。由于费改税后收费与座位数脱钩,因此大容量客车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CNG、混合动力等替代能源的使用。


    这些都是我们过去十年没有遇到的机会。


    掌握产业链


    中国客车企业在参与国际化竞争中将不断觉醒,将产业链掌握在自己手中。


    很多沿海的制造型企业在参与国际分工的同时,承接了国际产业转移。在客车方面,我认为除了制造以外,肯定要向分销和服务的价值链上延伸,因为我们在制造环节能够获取的增值还是非常有限,我们会逐渐向产业链环节如采购、仓储、批发、服务等延展以获取更多的价值。


    近几年,客户越来越专业、理性,对客车底盘耐用、价值提出要求,底盘生产标准逐步提高,工艺要求高、复杂,制作周期长,生产成本增高,这些因素将导致专业底盘厂和车身厂慢慢剥离。这将对整个客车行业趋势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此前,很多规模不是很大的工厂也在做底盘,对底盘的投入、底盘对各种路况的适应性都是非常不充分的,包括国内几家大的企业也是要改进的。


    我认为经过市场的净化后,只有较少的几家公司会生产底盘,而由各地的公司打造车身,因为整个车子的可靠性是由底盘保证的,符合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就是把底盘和车身企业剥离,如此,品质才有保证,从而也能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

链接:https://www.chinabuses.com/buses/2009/0520/article_10350.html
客车新闻
客车网推荐阅读
客车网[www.chinabuses.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品牌推荐 更多>>
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于1995年12月26日成立,于1996年3月1日正式运行,是...
新闻专题 更多>>
2024年1月19日,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中国客车网联合主办...
2023上海国际客车展暨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及加氢站技术设备展览会将于2023年...
微信 分享 咨询 电话 顶部
×
客车网微信二维码
×
×
400-660-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