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客车网 > 新闻 > 公共交通 > 1路公交:见证长安街变迁

1路公交:见证长安街变迁

2009-08-21 来源:千龙网

 

国贸桥 资料图片

 

      清晨5时20分不到,在北京站口东的公共汽车站牌前,马庆双把车稳稳地停住。从起点站四惠东到这里,马庆双用了不到20分钟。站台上,乘早班火车抵京的人已经在等着了。上车、关门、起步,一路向西,马庆双带着乘客经过东单、天安门、西单、复兴门、军事博物馆等,最终抵达位于马官营的1路公交车总站。那会儿,天才大亮。


  这是一条东西横贯的线路,因为与被誉为“神州第一街”的长安街重合,被北京市民亲切地称为“大1路”。6时零2分,马庆双驾驶的1路车停进了马官营站,熄火停车,摘下白手套,马庆双习惯性地拿起身旁的玻璃杯喝了口水,结束了这一天的首班车驾驶。根据车队的出车记录,驾驶1路车的 26年来,51岁的马庆双在长安街上已经跑了47000多趟,这样的动作已经成了习惯。


  记忆中的老公共


  1980年,在北京市延庆县插队两年后,22岁的马庆双加入了1路公交车队。“听诊器、方向盘、长辫子姑娘围你转”,这是上世纪80年代最流行的顺口溜。那个年代,医生和司机是两大热门职业。“大姑娘找对象,司机绝对是热门人选。”提起20多年前的日子,马庆双记忆犹新,“那时的司机都是从售票员中选拔,一年只有两次培训机会,竞争相当激烈。”


  而在比马庆双更早进车队的老司机的记忆中,当时,司机都是由北京公交总公司的驾校统一培养,青年工人必须要达到北京市劳模的标准,才能够送到驾校去学开车,条件相当高。到了1954年,由于交通事业的发展,进口了大批的车,需要大量司机,各个车厂自己培训司机。那个时候学开车也挺快,有的司机学了28天半,就出来开车了,因而在社会上被称为“28天半的司机”。


  1983年,马庆双如愿以偿地握上了1路车的方向盘。不过,开车却是个力气活。1路车最早使用的是从捷克斯洛伐克进口的斯柯达,一次能拉四五十人,由于采用汽油发动机,时速可达60公里,是当时最先进的大客车。但由于当时我国石油匮乏,汽油不足,为了让汽油发挥最大效益,司机们想出各种方法。有的司机开车时只穿一个很薄的鞋帮,跟鞋垫一样,就为了踩油门时能更好地感觉油门的深浅。即便如此,斯柯达跑起来依然很勉强。


  “一去二三里,抛锚四五回,修理六七次,八九十人推。”乘车还得随时准备推车,市民抱怨不已,也让司机们很头疼。然而,就是这种被司机们称为“土豆”的客车,创下了惊人的纪录,它们最长的使用年限30年,最长的运行里程达240万公里。算下来,相当于每辆斯柯达绕地球跑了45圈,运送8000万人次。1984年,斯柯达车光荣“退役”。


  马庆双刚开车时,驾驶的是一种红黄相间的老式大公共。这种大公共方向盘重,离合器也重,时间一长,司机相当疲劳。车的发动机噪声特别大,密封还不好,发动的时候,常常从驾驶室里冒出黑烟来。司机们在一起打趣,八一电影厂再拍战争影片,可以找我们的车去做特技,黑烟一冒,像极了硝烟。这样的车,马庆双一开就是16年。


  见证长安街变迁


  30年前的长安街被称为“自行车的海洋”,私家车和出租车是那个年代的稀罕物,人们出行除了骑自行车,就是搭乘公共汽车。而上世纪80年代初的北京只有100多条公交线路,每条线路的满载率都在九成以上,长安街上跑着的公交车挤得像沙丁鱼罐头。一到站,司机和售票员都跑下车去,用力把堆在车门口的乘客“推”上车。当时北京的客运部门做过调查,在车厢里面1平方米的面积,仅能码下11双39号的鞋垫,可是有时却容纳了13个人!这样拥挤的状况练就了售票员们的大嗓门。“不高声喊话司机根本听不见!”马庆双笑言车队里出了许多男女高音。


  1路车自从1961年驶上长安街,至今已经换了5种车型。如今,马庆双开上了18米长的新型黄海通道公交车,密封性好,后置式发动机减少了车厢里的噪音,而且采用自动档,起步停车都十分平稳,不仅司机开起来省劲,乘客也舒适多了。每次开着车沿长安街西行,碰到天气好,马庆双还能看到远处的西山。这种环保的公交“巨无霸”,也成为了长安街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行驶在长安街上,1路车见证了长安街上的许多变迁。马庆双刚开车那会儿,公主坟还没高架桥,只有一个转盘,中央一个圆形花园,车队的场站就在转盘的东北角。到了20世纪90年代,三环路开始大修,1路的终点站就搬到了马官营。“虽然马官营离三环六里桥只有几百米,但那时还是一片菜地,我们的场站就是在一片大白菜地上盖起来的。”说到高兴处,马庆双笑了起来,“车队甚至还在场站内种过菜。”那时的终点站只有两间屋子,一间调度室,一间休息室。夏天的时候,休息室长期放着盛满水的大木盆,里面泡着一条条毛巾,给司机和售票员解暑。2000年以后,国贸CBD开始了大规模建设,1路的起点站也从郎家园搬到了如今的四惠站。


  “长安街沿线的建筑变化最大的要数王府井和西单路口了,道路变化最大的则是建国门桥和复兴门桥。”多年的驾驶,长安街沿线的景象早已清晰地刻在了马庆双的脑海里。如今的长安街上已经看不到自行车,各式各样的汽车往来穿梭,地铁列车从长安街下呼啸穿行。而随着机动车的增长,长安街堵车的路段越来越多。1997年,长安街开辟了全国第一条公交专用车道,“从公主坟到八王坟,全长15公里,只允许公交走,正点率一下子提高了。”开通那天,马庆双驾驶着头车参加了剪彩。


  献礼共和国60周年大庆


  除了早晚高峰时间,许多前来北京观光的外地游客会乘着1路车游览长安街。“这也难怪,从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到申奥成功、抗震救灾,所有的大事都在长安街、天安门有所体现。”每当到了天安门广场,很多乘客都拥到面对天安门的一侧,争先看一眼。几年前遇到的一对老人,让马庆双至今不能忘怀。


  那年冬天的清晨,刮着五六级大风,马庆双出头班车,进站时看见两位老人在候车,一问才知道,两位老人从湖南来,就为了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了却年轻时的一个心愿。每天都有许多人乘坐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汇集到长安街上,就是为了沿着长安街,在红墙根下走一走,看一看长安街两边的国槐和中南海外墙边的玉兰树,再起个大早,守在长安街正南的天安门广场上,等候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完成对“国家”的深情注视。“这样的事,几乎天天都在发生。”


  为了迎接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典,从2009年3月20日起,长安街开始了为期5个月的大修,这也是10年来的首次大修。为了不影响长安街的交通,大修工程主要集中在夜间进行。西长安街新华门段道路拓宽了,长安街复兴门至建国门路段双向十车道的构想成为现实。


  每天清晨驾驶着1路车行驶在长安街上,马庆双都会有新发现,“以前,公交车站附近的路面损毁比较严重,这次大修使用的橡胶温拌沥青,是一种可降噪和耐高温的路面材料,解决了这个问题。”对长安街大修的进展,马庆双时刻关注着。从8月22日开始,北京将举行首次国庆庆典的彩排。国庆五十周年的时候,马庆双参加了接送学生方队的班车任务,圆了自己为国庆献礼的心愿。按照车队的规定,今年51岁的马庆双可能不能直接参加国庆任务,但是,马庆双依然很自豪。“重要的是,我始终在长安街上!”

公共交通
相关阅读
客车网[www.chinabuses.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品牌推荐 更多>>
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于1995年12月26日成立,于1996年3月1日正式运行,是...
新闻专题 更多>>
2021年5月26-27日,第六届(2021)“宇通杯”全国公交驾驶员节能技术大赛总决...
《新能源客车采购指南》,记述中国新能源客车技术与市场发展历程。2020版《...
微信 分享 咨询 电话 顶部
×
客车网微信二维码
×
×
400-660-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