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客车网 > 新闻 > 配套新闻 > 氢燃料汽车亮相魅力“氢”城张家口 促进京津冀氢能一体化进程

氢燃料汽车亮相魅力“氢”城张家口 促进京津冀氢能一体化进程

2018-11-16 作者:亚宁 来源:客车网

  2018年11月15-16日,由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张家口人民政府、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主办,张家口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承办的主题为“协同发展 推动能源革命”的第一届中国张家口氢能与可再生能源论坛在张家口举行。来自国内外政府与相关部门的领导、氢能产业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汽车、能源、等领域的企业代表发表观点并进行了深入交流。

会议现场 
河北省工信厅副厅长段润保

  河北省工信厅副厅长段润保在会上表示,2018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中期目标任务的起步之年,也是深化推进京津冀协同融合发展之年。举办此次论坛目的就是,推动京津冀氢燃料电池汽车及氢产业链协同创新,推进京津冀产业有序转移,助力河北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本次活动也是2018京津冀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的专场之一,以“协同发展,推动能源革命”为主题,共同探讨氢能源的技术进展、政策导向和产业方向,把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上下延伸,构建制氢、储氢、用氢全链条发展的态势。

  据客车网了解,现阶段,张家口已成为国内氢能生态建设最完善的城市之一。张家口通过引进亿华通、北京市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及研发机构、加强与清华大学等高校项目合作,专注于实现燃料电池核心技术与产业化突破。

  亿华通在张家口投建了我国第一条半自动化生产线,并配套建设了国内先进的垂直一体化测试体系,目前已完成了自主高性能燃料电池的批量化生产。引入北汽福田、吉利汽车等车企,整合产业链企业,进行燃料电池整车研发与生产。张家口市抢抓氢能产业进入大规模市场化临界点的历史性机遇,加快产业化步伐,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地区能源转型与氢能产业一体化发展。

在张家口运营的氢燃料公交

  作为京津冀氢能产业集群的重要节点城市,张家口依托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优势、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机遇、借助2022年冬奥会举办东风,全面布局氢能产业。积极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厂和加氢站项目开展。目前海珀尔制氢厂一期及加氢站项目已投入运营,年产氢量为1600吨,可满足600辆12米长公交车需求,可以实现京津冀地区小批量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推广。同时,张家口吸引了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金风科技等能源企业布局氢能业务,金鸿能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计划在该市启动加油站与加氢站混建项目,以油氢混建站推进加氢站建设工作。

  氢能被视为全球能源向可持续发展转型的主要路径之一,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整合和终端应用脱碳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全球氢能势头正在形成,由日本、韩国、德国、美国和中国牵头的约20个国家,正在通过各种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扩大市场规模。目前,国内已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华中、西北、西南、东北等七大产业集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推动下,京津冀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得以快速发展,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推广取得了初步成效。

氢燃料电池展车

  2017年5月,60辆由北汽福田与亿华通联合研发的8.5米燃料电池客车在北京投入运营,作为通勤班车及商务用车。2018年10月,5辆12米燃料电池公交车在北京公交384线路正式投入运营,其搭载的燃料电池发动机均由亿华通提供。这5辆公交车由全球环境基金(GEF)、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共同支持,科技部联合国内示范城市地方政府共同实施。

  2017年,张家口创坝园区率先启用两辆燃料电池客车用于通勤班车。2018年7月,74辆搭载亿华通动力系统的燃料电池公交车上线,担纲张家口公交1路、23路、33路等线路的运营工作,单车日行驶里程近300公里,无论是投运燃料电池公交车总数量,还是其在公交车型中的占比,均为全国第一。

  当前,伴随着欧美日韩等国家氢能产业规划的陆续出台,全球范围氢能社会的构建日渐明晰。我国也相继出台了氢能发展的系列政策,扶持培育产业链发展。根据《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发展规划》,202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占终端能源消费比例达到30%,55%电力消费来自可再生能源;203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占终端能源消费比例50%,80%的电力消费来自可再生能源。

  张家口作为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拥有巨大的可再生能源潜力,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机遇,以2022年冬奥会举办为契机,加快氢能产业化发展步伐,将有利于京津冀地区能源转型,促进京津产业转移和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京津冀氢能产业一体化快速发展。

配套新闻
客车网[www.chinabuses.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微信 分享 咨询 电话 顶部
×
客车网微信二维码
×
×
400-660-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