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客车网 > 新闻 > 客车新闻 > 扬子江客车新版图再升级

扬子江客车新版图再升级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9日 00:00 作者:辰攻 来源:腾讯汽车


  新机遇下的挑战


  在扬子江客车看来,新厂区不仅仅是生产场地的扩大和生产规模的增加,而是促成企业应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工装条件,向更高层次迈进奠定基础。


  重庆恒通扩产后在行业内的影响已经初具成效,也让黄修瑞信心倍增。


  2006年,重庆恒通投资了4亿元资金建成的位于渝北空港开发区的恒通客车工业园,形成了两条先进的公交、公路客车生产线,达到6000-8000辆的年单班大客车生产能力,并配置了完整的省级技术中心、燃气客车研究所、燃气客车装配中心、整车检测中心等完备的配套体系。


  就在建成后的2008年,重庆恒通就跨入了国内客车10强行列,显然,新厂区为这家企业跨入一线行业创造了条件。这对黄修瑞的触动非常大,在此前,两家可谓旗鼓相当。


  在参观学习了金龙、宇通等企业的生产线后,黄修瑞在新基地采用了硅烷处理工艺,和其他国内的客车企业传统用的整车电泳处理工艺相比,这种工艺是目前客车行业中较高水平的防腐处理技术。除了电器行业的海尔和汽车行业的万向,在国内客车行业中应用到这种技术的,仅扬子江客车一家。


  黄修瑞提倡,低碳节能减排应从生产环节做起,新基地就是这一理念很好的诠释。另一个变化是,此前,按照老厂区的产能规划及历史条件,扬子江客车仅仅将目标锁定在城市公交,随着新厂房的搬迁,双层客车、观光旅游车等都在企业的考虑范围之内。


  技术提升、产品种类随之增多,这些对于销售来说无疑是好消息。张西已经在为未来销售目标重新制定计划。“当我们的新基地正式投产后,客车业的顺序又将被重新改写。”张西对此很有信心。


  在扬子江客车看来,新厂区不仅仅是生产场地的扩大和生产规模的增加,而是促成企业应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工装条件,向更高层次迈进奠定基础。


  未来,对于黄修瑞和他的团队来说是更富有挑战的经历。


  从“蓝海”到“红海”


  2002年6月,让刘真舫至今都还记得的是,他亲自参与的串联Plug-in混合动力客车样车下线,2002年12月完成路试。2005年中国第一台上路示范运营的混合动力客车在扬子江下线。

  显然,扩大产能并不是扬子江客车新版图所涵盖的全部内容。


  “今后除生产传统的柴油、无轨电车,公司还将以天然气、混合动力客车等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为主。”黄修瑞透露,在武汉市江夏区的新能源厂区还未落成时,目前东西湖区的新基地还需承担纯电动车的技术研发。


  “蓝海”一旦引人注目就可能变成“红海”,这是商业竞争的常态。后来者如果没有先行者意想不到的创新能力,很可能变成一场“陪太子读书”的游戏。


  扬子江客车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上还属于国内的先行者,实际上,他们是国内最早一批研究新能源的汽车企业。


  上世纪90年代末,武汉理工大学教授邓亚东找到扬子江客车总工程师刘真舫,称,俄罗斯正在研发混合动力车,既能节省燃料,还将环保,已经有少量样车在运营。


  刘真舫回忆,扬子江客车当时就敏锐地洞察到能源需求的变化与石油供应紧张趋势,研究后判断国际能源形式势必遭受到影响,他们认为,新能源或许是未来客车发展的一个机遇,于是决定和武汉理工大学联手开发。


  2000年,扬子江客车一行人就去莫斯科电动客车厂考察。经过对国外混合动力技术深入的研究和分析,2001年12月,两方正式启动混合动力客车的研发。


  2002年6月,让刘真舫至今都还记得的是,他亲自参与的串联Plug-in混合动力客车样车下线,12月完成路试。2005年中国第一台上路示范运营的混合动力客车在扬子江下线。5年来,扬子江客车已经生产100余台混合动力公交车,已先后投入47台于武汉公交510路、585路、599路运营,直到到现在,这批混合动力客车还在运行。这给扬子江客车打上率先在国内投入示范运营、国内运营时间最长的混合动力公交车线路等标签。


  “我们深入到其中,更清楚技术的复杂性,了解很多存在的问题。”黄修瑞告诉《汽车观察》记者。在近年来新能源的炒作风中,这家国内最早起步实践新能源的客车企业做得最多的事是反思:


  “新能源技术现在还刚刚起步。这些蜂拥而至的炒作,不管是勇气可嘉,还是图表现,对于新能源的过度夸大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在很多场合,黄修瑞都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新能源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仅仅局限于纯电动公交车本身。”因为纯电动公交车关键的技术是电池,只有电池技术过关了,符合公交运营的特性,纯电动车才有生命力,否则就会被市场无情淘汰,不按科学规律办事,不尊重公交客户的需求,外观再漂亮的纯电动车也不会有市场。


  而突破关键技术、创新发展,对于致力于整车技术的客车企业而言,举一家之力可不是个好办法。在东西湖新基地快要落成时,扬子江客车又同保康青山能源研究所、湖北京科信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出资,成立了新能源汽车专业研发制造公司——国通青扬新能源汽车发展有限公司。


  为鼓励这一代表未来汽车产业方向的合作项目,武汉市政府专门划归江夏区30多万平方米的用地,投》扬子江客车新生产线将达到国内较为先进的水平入30个亿,建设100条生产线,形成年产10亿AH(安时)的生产能力,年销售新能源汽车将达1万辆,产值过百亿元。新合资公司将在2012年正式投产,而过渡阶段,技术研发、批量生产的重任还是转移到即将投产的东西湖新基地。


  2010年9月,黄修瑞交出了一份让他和他的团队比较满意的答卷:在“第六届中国湖北产学研合作洽谈会”上,扬子江客车推出了三款新型纯电动公交车,受到众多专业人士的关注。


  这种最新研发的扬子江牌纯电动公交车,一次充电,在空调使用的状态下续驶里程能达到380公里,最高时速为90公里/小时,是武汉市首台符合公交使用工况的纯电动公交车。目前该车已经在武汉市715路正式运行。在新车试运行的近段时间,平均每辆车每天要跑260公里,而对于保守预计续驶里程能达到380公里来看,电池用量完全足够。所以可以充分的利用城市夜间的谷峰电。试验的结果电池节能效果较为明显,每吨百公里耗电量仅5度。


  在黄修瑞看来,这是未来扬子江客车发展的一个非常好的开局。已经占据研发制高点的扬子江客车,在硬件设施跟上去后,要实现弯道超车,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机了。

链接:https://www.chinabuses.com/buses/2010/1209/article_26604.html
客车新闻
客车网推荐阅读
客车网[www.chinabuses.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微信 分享 咨询 电话 顶部
×
客车网微信二维码
×
×
400-660-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