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客车网 > 新闻 > 政策法规 > 弱度混合动力被删 新能源车分类将明确

弱度混合动力被删 新能源车分类将明确

2011-08-15 作者:吕钊凤 来源:中国汽车报

  【2011年8月15日消息】近日,工信部网站发出通知,将怠速启停汽车按常规汽车进行《公告》管理,不再要求按照《新能源汽车企业及产品准入规则》进行企业及产品准入审查。


  对于这种调整,工信部通知中给出的理由是,“为积极推进汽车节能减排,正确引导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调整后,配装怠速启停系统的弱度混合动力汽车,从政府管理层面将不再属于新能源汽车,而归入常规汽车。


  这意味着,政府对新能源汽车概念和分类正逐渐明确。与此同时,脱离新能源汽车范畴后,混合动力汽车尤其是弱混汽车将如何发展,值得关注。


  新能源汽车分类将明确


  目前,弱度混合动力汽车主要的技术路径是配装怠速启停系统。因此,将怠速启停汽车划归常规汽车,就表示弱度混合动力汽车将不再属于新能源汽车。


  对新能源汽车定义和分类的争议由来已久。事实上,“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人的发明,在欧美等国家没有这种提法。“电动汽车发明比燃油汽车还早,电能更不是新的能源而是二次能源。”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对记者说。


  2009年,工信部制定并颁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该法规对新能源汽车的定义,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按照这个定义,新能源汽车可分为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


  在这两年,随着人们对电动汽车的关注,电动汽车似乎成了新能源汽车的代名词。2010年6月,关于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公布,享受补贴的新能源汽车仅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随后,在工信部制定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征求意见稿)中,将新能源汽车确定为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普通混合动力汽车列为节能汽车。


  由于这项规划迟迟没有公布,汽车行业对新能源汽车定义的改变也就缺乏官方表态。这次工信部明确将怠速启停汽车划归“常规汽车”进行《公告》管理,说明政府部门已着手调整新能源汽车的管理,分类将逐渐清晰。


  弱混汽车将何去何从


  王秉刚认为,弱混汽车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应该不需要作为新能源汽车享受特殊的政策。同时,从技术上讲,增加怠速启停系统算不上混合动力,更不能算新能源汽车。


  奇瑞新能源汽车公司副总经理曾令鹏告诉记者:“现在,行业内已经认同了混合动力汽车不是新能源汽车。”


  脱离新能源汽车范畴,弱混车型将如何发展呢?


  配装一套怠速启停系统的弱混汽车,能够节油3%~5%,减少CO2排放10%以上。这套系统结构简单,技术成熟,成本增加很低,已经具备了快速推广的条件,吉利、长安等企业还提出要将怠速启停系统作为标配。


  现实是,顶着新能源汽车的“名头”,弱混汽车都没有打开销路,仅在“十城千辆”示范行动中少量运行。现在,没有了新能源汽车的光环,弱混汽车的推广肯定更加艰难。


  “怠速启停系统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现在推广的阻力主要是消费者认知程度不够。”曾令鹏表示,一套怠速启停系统的成本尽管只有2000~3000元,但对经济型车主来说,价格非常敏感,几千元钱他们也不愿多花。


  也有专家对弱混车型技术是否真的成熟提出了质疑。如,“怠速启停系统的电控技术是否稳定”、“可靠性还有没有问题”。此外,还有“节油效果可能不明显”、“夏天开空调时可能没有效果”等说法。


  怠速启停系统需法规强制推广


  据悉,包括汽车零部件巨头博世在内的多家公司,都已经组建了专门的团队,研发并推广怠速启停系统,目前产品已经非常成熟,只等市场启动。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陈玉东告诉记者:“怠速启停系统一直无法推广,就是因为缺乏法规的推动。”曾令鹏认为,只有国家强制性法规的要求,怠速启停系统才能得到快速推广。


  2011年3月5日,香港特区政府审议通过了《汽车引擎空转定额罚款草案》。按照规定,除巴士、混合动力车型等豁免情形之外,汽车怠速3分钟后必须熄火,否则将定额罚款320港元。这项政策被看做香港为推进节能减排、强制推行怠速启停系统的一项措施。


  曾令鹏表示,随着我国汽车燃料消耗量标准和汽车排放法规不断加严,未来怠速启停系统也许能拥有一定的市场。


  “除了等待国家法规的推动外,汽车企业和消费者也应该增强自觉意识,主动推广和使用怠速启停系统这项节能减排技术。”曾令鹏建议。

政策法规
客车网[www.chinabuses.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品牌推荐 更多>>
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于1995年12月26日成立,于1996年3月1日正式运行,是...
新闻专题 更多>>
2021年5月26-27日,第六届(2021)“宇通杯”全国公交驾驶员节能技术大赛总决...
《新能源客车采购指南》,记述中国新能源客车技术与市场发展历程。2020版《...
微信 分享 咨询 电话 顶部
×
客车网微信二维码
×
×
400-660-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