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客车网 > 新闻 > 配套新闻 > 国际零部件巨头蚕食中国市场

国际零部件巨头蚕食中国市场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19日 00:00 作者:从军 来源:中国汽车报

   近来,国内某著名汽车市场调查公司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报告称,外资轮胎公司近年来在华快速扩张,以外资公司为主的合资品牌轮胎企业已占据中国轮胎市场主导地位,本土国有重点轮胎企业50%被外资并购,国内子午胎市场80%以上份额被外资轮胎厂商占据。跨国轮胎巨头的步步紧逼,使本土轮胎企业的生存环境空前恶化。


   本土轮胎企业纷纷被外资控股或兼并,只是近年来外资大肆并购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龙头企业的一个缩影。尤其在汽车核心零部件领域,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本就具备着全方位优势的外资零部件企业用合资合作的手段,遏制我国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的发展,甚至以此对我国自主零部件企业进行打击。


   在意欲扩大中国业务的跨国公司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选择合作目标企业,必须绝对控股,必须是行业龙头企业,预期收益必须超过15%。”这句话同样可以看作是外资零部件企业在中国实行并购的原则。这个原则被多次用到了我国自主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身上。


   博世在中国扩张的第一个大手笔就将这一原则暴露无遗。2004年,博世与当时国内最大的燃油喷射系统生产厂商威孚合资建立了博世汽车柴油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世汽柴),生产燃油喷射系统,博世以67%的股权实现绝对控股。如果你认为博世是真心壮大我国自主燃油喷射系统生产企业,那就错了。在双方合资协议上,赫然写着:只允许威孚生产欧Ⅱ以下的产品,欧Ⅲ的产品由合资企业生产。这就意味着,原本在燃油喷射系统方面已拥有基础的威孚,不得不放弃高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转而生产低端产品。威孚也从此失去了对博世的威胁。至于合资企业,博世只是当做赚钱的工具。在合资企业成立之后,立即陷入了长达数年的亏损,其中2006年一年,博世汽柴就亏损了4亿元。对于博世来说,亏损与他们没有太大关系。在博世主导下,合资公司通过高价采购其生产必要的产品,将合资公司的利润转移到了博世名下。无论是威孚还是博世汽柴,在这个交易里没有得到丝毫的好处,反而成全了博世的垄断地位。


   跨国公司恶意合资合作的事例不在少数。同样是博世,当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ABS批量生产,冲破了由跨国公司控制的中国市场ABS价格体系时,博世找到了亚太,提出与其合资,向亚太引进最先进的ABS技术,但前提条件是博世控股,并且几年之后中方所研制的ABS不能再生产。这与博世限制威孚的方法同出一辙。一旦亚太答应合资,就必须放弃已经掌握的ABS技术,转而采用博世技术,在进入博世体系的同时,也丧失了自主的权利。很显然,对于在某些领域已经具备一定实力,对其产品的市场地位已经产生一定威胁的我国自主零部件企业,外资零部件企业都是采用合资进而谋求控股的方式进行控制,之后让合资企业亏损,将利润向外方转移。这样既消灭了潜在的竞争对手,又获取了高额利润。


   除了限制合资公司的中方母公司外,外资零部件企业同时对合资企业也玩起“心眼”。几乎所有的汽车零部件中外合资企业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只负责生产,其他事宜一概不管,也不能管。这是外资零部件企业控制产业链导致的。为了控制产业链,合资公司关键岗位一律由外方工作人员担任,中方人员大多在执行环节任职。合资公司只是外资在中国的工厂,只允许拥有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其他如零部件采购、研发、物流、销售等环节都由外资牢牢把持。这样做带来的影响是,负责生产的中方不能学到核心技术,而利润率更高的其他环节与中方无关,中方永远成为外资的附庸。
 

   如今,外资对于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合资或控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据统计,目前在华进行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超过1200家,跨国公司的独资或合资公司约占整个汽车零部件市场70%以上的份额。国家发改委某司的一位官员曾针对外资侵蚀我国零部件企业的问题说:“他们全部买下或者控股中方的排头兵企业,买下的目的不是发展,而是把它灭掉,有的是把品牌灭掉,有的是把企业灭掉,而灭掉的目的实际上是要进一步垄断。”的确,这才是外资零部件企业真正的目的,在合资合作背后,是一双黑手,它不会推着我们往前走,而是要拖住我们,让我国自主零部件企业没有出头之日。

 

 

链接:https://www.chinabuses.com/supply/2010/0419/article_19954.html
配套新闻
客车网推荐阅读
客车网[www.chinabuses.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品牌推荐 更多>>
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于1995年12月26日成立,于1996年3月1日正式运行,是...
新闻专题 更多>>
2024年1月19日,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中国客车网联合主办...
2023上海国际客车展暨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及加氢站技术设备展览会将于2023年...
微信 分享 咨询 电话 顶部
×
客车网微信二维码
×
×
400-660-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