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客车网 > 新闻 > 技术交流 > 发动机污染物排放浓度的调整方法

发动机污染物排放浓度的调整方法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7日 00:00 作者:佚名 来源:客车网[www.chinabuses.com]

   汽车在运行过程中,发动机排气中含有的有害成分有:CO(一氧化碳)、HC(碳氢化合物)、NOX(氮氧化合物)、SO2(二氧化硫)、碳烟、醛类以及一些致癌物质等,不但严重污染了大气,恶化了环境,而且直接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国家公安部和环保局为了有效控制机动车的排气污染,改善城市大气环境,经国务院批准,从1999年1月1日起,对外埠进城车辆进行排气检验,不符合排放标准的,一律不准进域。车辆经长期使用,各部性能大幅下降,尾气排放大都严重超过国家标准。

 

   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几种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浓度的调整方法,供机驾、修理和管理人员参考。

 

   一、影响汽油车CO及HC排放浓度的使用因素及调整方法

 

   1、混合气成分的影响

 

   如果怠速工况排出的CO及HC的排放浓度较高,调整方法是检查发动机内部各运动件的配合情况并改善润滑条件,以降低运动阻力,改善怠速工作条件;同时,在保证规定的怠速转速范围内,调整怠速调节螺钉和节气门开度限制螺钉,以供给稍稀的混合气。怠速转速不能调得太低,因为转速越低,CO及HC的排放浓度也越大。

 

   2、点火时刻的影响

 

   点火时刻推迟可降低HC的排放浓度;点火时刻对CO排放浓度一般无显著影响。点火时刻是通过改变分电器与驱动轴的相互位置调整的。

 

   3、火花塞和分电器触点间隙的影响

 

   在火花塞间隙一定的情况下,HC的排放浓度随火花塞间隙增大而降低;CO排放浓度随火花塞间隙的增加呈锯齿形变化,即火花塞间隙开始增大,CO排放浓度增加,火花塞间隙继续增大,CO排放浓度随之降低。CO和HC的排放浓度随分电器触点间隙的增大而增加。由上可知:

 

   (1)凡燃烧不完全或使混合气浓度降低的因素一般均会导致CO和HC的排放浓度增加。

 

   (2)各因素对CO和HC的排放浓度的影响程度是不一致的,因此,不可能采用同一种措施使CO和HC的排放浓度同时降低。

 

(   3)对控制排气污染有利的因素,往往对发动机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不利,如推迟点火提前角,缩小分电器触点间隙等。因此,在实际调整过程中,要考虑其影响的综合效果。

 

   二、影响柴油车排放烟度的使用因素及调整方法

 

   柴油车运转正常,但排黑烟过多,其影响因素有以下几方面,应逐项进行检查及调整。

 

   1)喷油时间过早。

   2)喷油泵喷油量过大。

   3)喷油泵各缸喷油不均匀。

   4)喷油嘴雾化不良。

   5)发动机负荷过大。

   6)调速器失效而喷油过多,最大油量限制螺钉调整不当。

   7)喷油泵柱塞位置改变,喷油过多。

   8)空气滤清器堵塞。

 

   个别缸喷油过多,可以用停止喷油的方法加以检查,即让某缸停止喷油,如此时不冒黑烟,发动机运转无变化或变化很小,即说明此缸喷油嘴有故障或喷油泵单缸喷油量过大。可将喷油泵侧盖拆下,检查该缸调节齿轮的锁紧螺钉是否因松脱而引起供油量改变,使喷油过多。如属完好,可将喷油嘴拆下,接在该缸的高压油管上,然后用螺丝刀撬动柱塞弹簧座,模仿泵油动作,检查喷油嘴喷油情况。若喷油嘴喷油不雾化或雾化不良而滴油,应将喷油泵解体,检查弹簧刚度和针阀与阀座的密封性。

 

   经以上单缸检查后,若发现喷油量普遍过大,应将调速器盖打开,检查调节齿杆的刻度是否向喷油泵壳内移入过多(刻度线应和喷油泵壳平行,在外面能够看到)。同时,还应检查调速器飞块等有无卡滞现象。

 

   经上面检查仍没发现故障,再将连接盘的紧固螺钉松开,慢慢转动连接盘,使喷油时刻延迟,如黑烟消灭,而发动机并没有振抖,说明喷油时间过早,应检查喷油时间是否失准。若经检查这些都位均属良好,再检查喷油泵柱塞挺杆上的定时调节螺钉是否合适,如不合适,旋松紧固螺母进行调整。此外,还可拆下空气滤清器进行清洗或更新滤芯。对个别尾气严重超标的车辆建议加装尾气净化器(一定要选用国家指定的合格产品)。

 

   通过以上调整,基本能改善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可达到国家规定的使用标准,大大地降低车辆污染环境的程度。让我们都积极行动起来,为改善车辆的尾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为全面推行“HSE”管理,尽自己的一份关心和爱心。


链接:https://www.chinabuses.com/tech/2011/1027/article_35219.html
技术交流
客车网推荐阅读
客车网[www.chinabuses.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品牌推荐 更多>>
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于1995年12月26日成立,于1996年3月1日正式运行,是...
新闻专题 更多>>
2024年1月19日,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中国客车网联合主办...
2023上海国际客车展暨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及加氢站技术设备展览会将于2023年...
微信 分享 咨询 电话 顶部
×
客车网微信二维码
×
×
400-660-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