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客车网 > 新闻 > 配套新闻 > 博世主动降价 共轨系统价格坚冰开始融化

博世主动降价 共轨系统价格坚冰开始融化

发布时间:2008年08月19日 00:00 作者:余春瑜 来源:商用汽车新闻

    “听说博世共轨系统对国内企业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降价。”日前,济南济民工贸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齐兵如是告诉《商用汽车新闻》记者。听闻此消息,玉柴集团宣传部部长郭德明很惊讶:在现在电控共轨系统供应偏紧、博世又在该领域拥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博世怎么可能会降价?

 

    轻型降价 重型未见明显变化

    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无锡博世汽车柴油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锡博世)推出了一种“经济型电控共轨系统”,整个系统比原先便宜了约1000元。道依茨一汽大柴公司有关人士表示,主要是小型发动机的共轨系统价格下降了,包括轻卡、农用发动机,这是因为博世把共轨系统的供油泵由原先的分配泵改成了直列泵,便宜了500~600 元,“此次中重型发动机的电控共轨系统就没有降价,仅在5 月份,下调了一次价格,便宜了300~400 元。”

 

    而且5 月份的价格下调并非大范围之举,而是大柴国Ⅲ发动机的需求猛增,上量后,博世便以样机的价格销售给大柴,“这也是我们在当初与博世签订购货合同时就拟定的条款。”道依茨一汽大柴有关人士表示。

 

    无锡博世销售总监王晓东起初表示,他个人未听说最近产品有降价。但他话锋一转:“随着成本的降低和国产化率的提高,电控共轨系统降价是必然趋势,这没有什么值得惊讶的,只是一种正常的商业行为。而且这并不是第一次降价,今年降了好几次了。”

 

    对于这种经济型的共轨系统,有业内人士透露,换成直列泵后,共轨系统的结构变简单了,软件也有可能简化,但产品的寿命和控制精度可能受到影响。

 

    国产化是主要原因

    而在博世看来,降价的原因并不在于结构的简化,王晓东给出的理由是“实现了国产化,降价是必然趋势”。

 

    无锡博世一位研发人员告诉记者,无论是外部的竞争促使还是国产化率的提高,降价都是必然的。据他介绍,目前电控共轨系统的高压油泵、ECU、喷油嘴等部件正逐步国产化,这些都是影响价格高低的主要部件,“到今年年底,这些部件的国产化工作将完成”。而如油泵上的控制器等小的配件则还是依靠进口。因此,随着关键部件的国产化,电控共轨系统的成本降低了,价格也将随之下降。

 

    但对于高达几万元一套的电控共轨系统来说,这几百元到1000 元的幅度可谓很小。“虽然已经国产化了,但现在只能小批量生产,还不能大批量供货。”这位研发人员表示。

 

    因此,不少发动机厂家对此次降价颇感失望。“幅度并不大,最多也就下降了百分之几。”“原先博世电控共轨系统的价格是1 万多元,现在也就9000 元多一点,而且这是针对轻型柴油发动机而言。”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负责人魏安力对此也持保留看法。他告诉记者,几百元钱的降幅确实很低,博世所谓的大幅提高国产化率,其实并不确实。“虽说硬件是在国内生产了,但软件还是国外生产,如喷射控制策略、喷油器总成等,而这些正是附加值最高的部分,博世不可能把这些核心技术拿到国内生产。”

 

    博世开始紧张?

    电控VE 泵、电控组合单体泵、直列泵加EGR……在这些较适合我国国情的国Ⅲ解决方案出来后,选择何种技术路线成为了发动机以及整车行业最近一两个月里最热门的话题。

 

    尤其是直列泵加EGR 发动机,虽然仍有不少发动机企业、整车企业对其一致性、可靠性持有诸多非议,但是其价格优势撼动了不少原先坚定走高压共轨路线的企业的意志。

 

    坊间曾传闻:在重汽推出直列泵加EGR 发动机后,不少整车企业曾给潍柴等发动机企业施加压力,要求其对高压共轨国Ⅲ发动机降价,否则这些企业的产品难以从价格上与重汽的国Ⅲ产品竞争,而潍柴等大量使用的正是博世的电控共轨系统。这种来自整车企业的压力,是否已通过发动机企业传导给博世?

 

    其次,国Ⅲ实施以来,电控共轨系统被外资企业所垄断然后索要高价的现象,一直为行业所诟病,发动机企业也颇多怨言;再次,博世、日本电装作为国内高压共轨系统的主要供应商,目前双方的产能之和难以满足国内的需求,重汽集团宣传部主任郭化南曾告诉记者,日本电装每月只能供应重汽5000 套高压共轨系统。

 

    这迫使国内企业开始寻找实现国Ⅲ的过渡技术,如道依茨一汽大柴和成都威特合作、不少企业准备上马直列泵加EGR 发动机等。同时,国内的电控技术也在加快发展,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辽宁新风集团吉尔燃油喷射有限公司、衡阳南岳油泵油嘴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产品已开始试配和准备生产。

 

    这或许才是博世降价的深层次原因。

 

链接:https://www.chinabuses.com/supply/2008/0819/article_3059.html
配套新闻
客车网推荐阅读
客车网[www.chinabuses.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微信 分享 咨询 电话 顶部
×
客车网微信二维码
×
×
400-660-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