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客车网 > 新闻 > 配套新闻 > 动力电池或过剩 企业如何备战?

动力电池或过剩 企业如何备战?

2015-09-09 作者:孙振海 来源:电动汽车资源网

    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上涨带火了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有预测报告称,随着中国电动汽车销量的大幅增长,锂离子动力电池市场正进入黄金期,到2017年,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将暴增至400%。在这发展前景一片良好的情况下,有人可能发出疑问,这样动力电池产业还有危机?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眼前,当我们放眼未来,细细研究一下,动力电池行业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和麻烦。

  ■2016年—2017年动力电池或将过剩。

  根据市场调查,新能源汽车现在开展的如火如荼,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动力电池是它的核心部件。新能源汽车产能的加大使动力电池的供应变得越来越紧张,导致现在动力电池需大于供,于是各个厂商纷纷开展产能之战,加大产能的投放。据预计,2016年中国动力锂电池产能投放量如下图。





  随着新增产能在2015年的大量投放,中国动力锂电池市场竞争将加剧,预计2016—2017年将产生产能过剩的现象。

  ■产品验证时间不多,上下游企业联盟力度不够。

  据了解,特斯拉、奥迪都会在新车上市之前对电池进行非常多的验证,例如电池的热管理,中国现在没有一个厂在这一块有所突破,都是常规的加一把风扇,有空气导入就行,其实这是缺乏大量技术学科的计算和开发。

  2011年,东风总部拆解A123电池,买了两台A123电池包,花的价钱非常高。为什么要买这个电池包呢?其实他们就是拿A123电池包来进行对标,从而得出很多对标数据,这个数据会把电芯热场从计算值到实际验证值对标出来,从而进行电池包的热场分析,整个制冷系统分析,在热交换过程中计算的非常清楚,最后拿出来第三方检测报告,看得出的检测结果跟计算的是否一样,是否符合要求。从学科上来讲,热管理中的空气动力学和流体力学是非常复杂的,是一个极其强悍的专业学科,怎样引起这个回流等问题,目前很多电池厂还无法解决。

  现在很多电池厂每次在会议上都是介绍产品,拍着胸脯说自己的产品是最好的,自己是佼佼者,其实把面对的问题困境都避而不谈。然而日美韩的一些设备厂商,他们的联盟力量是极其强大,他们会把上下游企业一起带到工厂里,以此推荐他们的作品,告知他们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合作伙伴,做过什么样的产品,从而彰显他们的优秀。

  ◆动力电池企业应认清市场,适度生产,切勿盲目跟潮。

  很多常规大的企业往往会形成自身的国家标准,以此来带动行业的标准,从而忽略国家真正的标准,导致市场上产品出现问题时,解决方案就只有一句“我的产品是达标的”。在国际上开发一种车型,其中里面的零部件一般情况都是五年换一代,尤其是动力电池系统。他们需要这段时间去验证下一代产品,而不仅仅只是小改款。其实企业并不是把已有的产品、高精尖的技术马上用到市场上,而是用最成熟、可靠、安全系数高的技术。

  大概是在2010年的时候,日产的人去德国宝马公司,宝马展示了两项技术,一种是五年以后要装在车上的技术,现在宝马已经实现。另外一种是十年以后要装在车上的技术,2020年装在宝马车上的,这个技术是无人驾驶,或者叫紧急避让,在正常行驶下前方出现障碍物时,或者是闯红灯等情况,它会在毫秒的时间内自动驾驶,然后通过大量的传感器来判断你各个方位之间的距离,是在自动还是避让。这就说明宝马做了大量的研究储备验证工作,拿出来的东西是千锤百炼的。

  在国内,有很多企业都操之过急,为了占据市场,疯狂的加大产能;为了盈利,随意更改动力电池的零部件,这些零部件的验证时间不够,不执行国家标准,然后出现了问题就互相推脱。大家一定要认清市场,切勿盲目的加大产能,质量的保障才是第一位。

  ◆动力电池产业链未来之路:通力合作,互利共赢

  在新能源的车上,如果想要真正的做到技术跟别人保持匹配进步的话,那么就需要企业之间坦诚的合作;如果要想逐步跟上国外的这些设备厂商和电池厂的步伐,则需要坦诚的合作。

  日韩有很多大电池厂的核心指标材料都开始使用中国的,中国现在的供应量已经占到了市场的百分之五十以上,这就说明别人拿着你的东西,造出来比你好的东西,所以我们应该反思。据了解,国外的电池企业之间的合作一般都是十年以上,很稳定的帮助合作伙伴来提高,这就是合作,这就是供应链,而不是简单的买卖。国际上的汽车零部件都是唇齿相依,相互帮助提高技术,双方扶持进步。如果为了成本,轻易的更换自己的合作伙伴,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计的。像动力电池,里面有几十种料掺杂在一起,换任何一种材料都会导致巨大的差异,所以绝对不能轻易的更换自己的供应链,如果要在一个时间内重新验证一个供应商体系,与自己产品很好的匹配和吻合是件很难的事。汽车想要干的好,首先各大零部件总成得好,这样基层才能走的好,所以大家要通力合作,这样才能互利共赢。

  总结:大量新增的动力电池产能,以及大型企业的进入,将加剧动力电池行业竞争。无背景、无资金、无技术优势的“三无”小型动力电池企业生存空间将被压缩,退出或倒闭的数量将大幅增加,部分小企业将转向做电动自行车、小型储能、矿灯等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的领域。这一系列的问题将在未来一两年内或者两三年内发生,不要眼光只局限于目前的黄金阶段,建议企业之间还是做好预防措施,将问题扼杀在摇篮中。

配套新闻
客车网[www.chinabuses.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品牌推荐 更多>>
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于1995年12月26日成立,于1996年3月1日正式运行,是...
新闻专题 更多>>
2021年5月26-27日,第六届(2021)“宇通杯”全国公交驾驶员节能技术大赛总决...
《新能源客车采购指南》,记述中国新能源客车技术与市场发展历程。2020版《...
微信 分享 咨询 电话 顶部
×
客车网微信二维码
×
×
400-660-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