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客车网 > 新闻 > 配套新闻 > 专家:国家不需要救车市 需要救汽车零部件(五)

专家:国家不需要救车市 需要救汽车零部件(五)

2008-11-11 来源:搜狐汽车

   陈光祖:我说一个情况,几次危机当中日本汽车为什么都站住得脚?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汽车主机厂的管理比较好;第二个是日本的零部件具有世界水平。

 

   现在主机厂主要靠零部件,越来越靠零部件,因为跨行业比较厉害了。

 

   日本电装,去年销售额394亿美元,搞柴油发动机,共轨搞了,开始最紧张得时候搞V1泵,就是单体泵,一般中档的柴油机;后来还搞P泵,高档柴油机,也成功了。然后就起来了,现在世界上就两大家搞,一家就是博世,一家是电装。

 

   还有,日本的陶瓷火花塞,怎么搞的这么厉害?两个特点,一个陶瓷,用白金,我用30万公里照样没问题,6万伏的高压电都不怕。

 

   我们做不了,十年前我去到一个厂做火花塞考察,还没进门我就说“我看过了”,他说“你没进门怎么看过?”我说“我已经看过了,做火花塞,外面下着雪,穿着外面穿的皮鞋进去就干了,鞋帮上都是雪还有泥,我不用看了。”我们就这么干。

 

   特别是有一个,我非常佩服,日本把后面催化剂的载体搞出来了,又是日本。几个关键的零部件,为什么日本全拿到手?本来都一样的,这20年水平就拉开了。

 

   零部件非常重要,对主机稳定发展非常重要。中国要搞,唯一的办法政府出面。政府不出面哪一家厂能花几个亿研究,几万种零部件不用什么都搞,也就是十几种搞好就行了。日本为什么能把这个基础打下来?日本真正基础打下来是70年代的机械工业民族工业化。我问了几个当时参加的人,说是这么搞的,就定三家,重点支持,就这么下来的,这样打下了他发展的基础。

 

   我们政府到现在,搞自由市场,这几个零件可以说航天都不一定搞得了。当然有人会问:“‘两弹一星’都上天了,零部件怎么搞不了?”就没闹懂,航天搞汽车不就搞的一塌糊涂吗?

 

   把“两弹一星”搞上天,确实应该佩服,但是他搞汽车不一样。85年“军转民”的时候我去谈了,党组说你要多跟他们谈谈,把军工的一些专业厂多做零部件,结果到那里和他们讲,都要搞汽车,我顶不住。他们说,汽车你们85年就会干“解放牌”、“东风牌”的,其他都干不了,还是我们来干吧。那时候有很多记者,人家“两弹一星”都上来了,为什么不让他们干汽车?别不过他们,最后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任说,会上不要辩了。

 

   钟师:另外大机构都要赚大钱,谁都不愿做这种,零部件就是鸡尾,所以都要做牛头。

 

   陈光祖:可以说没有抓住要害,最后是航天的局长小组会上,他们局长说我们的高工比中汽总公司的人还多,他高工500多人,我们中汽300多人。四五年前,在保定刚好碰到他,我说你现在高工多少,他说我现在高工,已经有点商业化推出去了,我们公司一共2万多人,高工是1万人。我说那汽车不就搞起来了?他说汽车不搞了,汽车不搞了。

 

   航天技术我们是世界水平,但是汽车不应该拿这句话,导弹都上天了、飞机都上天了,汽车还搞不上去?汽车都搞上去了,零部件还不搞上去?我看我们主管部门没有掌握这个规律的问题。

 

   你要不干零部件了,这十年以后只能往下掉,越掉越多、越掉越多。特别现在政府,河北搞一个集团,叫什么工业园、工业基地,然后江苏也投资一个。实际都是重复的,高端的都没有,政府认识上觉得零部件非常简单,这就有问题。所以一定要呼吁政府成立国家汽车创新工程,把零部件搞起来,把零部件数字化搞起来,把零部件最关键这十几个产品搞好了,我们未来中国汽车就没问题了。

 

   我写了一篇文章,新一轮的国产化是什么?是外国人替我们在本土搞国产化?还是我们自己汽车的零部件厂在那里搞国产化?德国的、欧盟的谈整车特征税的问题,我说人家是有战略眼光。他现在说你看都有了嘛,零部件都在中国采购,进口比例也非常低,为什么非要限制进口?实际人家看十年以后的中国市场,劳动力都涨价了,各种成本都上去了,那时候他们从越南来给你配套,从韩国,甚至从朝鲜来给你做配套,到时候你的车都是别人的东西。

 

   钟师:陈老说的很对,但是具体到某一个零部件的投入还是不行,就像双离合器那个问题,全世界都在干这个事,最后就两三家进入这个圈的,难度是挺大的。所以要搞这个东西就要资金密集、人才密集,不是分散的小作坊式的做,永远脱不了那个瓶颈的。

 

   上两个月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情况,以前我不知道比亚迪有新的游戏,很好玩。现在一般的主机厂为了避免风险都大量的采购,市场不好了就不采购了,等于风险小。比亚迪是反着来的,逆行业潮流,他大量的零部件开始自己干。

 

   后来我觉得很蹊跷,为什么?有几个朋友来说,他们觉得外面零部件难度并不大,我每年采购花那么多钱,利润都流失在供应商那块。有些东西没有什么技术奥秘,就是拼劳动力成本,我自己干也行。他们后来就讲了,有的零部件厂供很多的主机厂,他的成本应该下来,他说我要自己干同样的东西,我比他们供应商做的价格还低。另外还培养了能力,一旦他的产量规模上去以后,他自己形成的零部件所有的利润就往自己内部流动,肥水不外流。

 

   另外,他等新能源这边突破以后,他对产业链将来有一个长期的预期,可能新能源车产量规模会上去,这个时候他以前投入的零部件的效果就会发生一个急速的变化。所以逼着人家主机厂自己在一亩三分地干零部件,他们认识到零部件体系确实有一些大的问题,有一些核心的东西认为将来也不能光靠供应商同步开发或者买,有些东西要靠自己去,宁可现在花钱慢慢养着、慢慢做,等一旦突破,他不用买人家的。他把这些东西卖给别的主机厂,自己也做整车。这个思路,我觉得有些厂家很奇怪的策略现在也在慢慢冒头了。我就补充这个很有趣的案例。

 

   陈光祖:就是说我们核心问题是上层对零部件的认识问题,比如说我举个例子,洛阳搞一个CVT,我去了两次,他说你开一开,我说我没有驾驶证,敢开吗?他说开到乡下就可以开了嘛。我开了一下,感觉还可以,搞五年多了、六年了,没人用。我们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产业化,搞科技为产业化服务、为市场服务。企业搞出来的东西没人要,这个厂长找我几次我也没办法,没人要。

 

   钟师:像有的企业开发好的一些东西,质量不错,这个时候一个投资体系要灵活,比方私募基金或者其他各种风险资金愿意做一把、愿意跟他赌一把。

 

配套新闻
客车网[www.chinabuses.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品牌推荐 更多>>
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于1995年12月26日成立,于1996年3月1日正式运行,是...
新闻专题 更多>>
2021年5月26-27日,第六届(2021)“宇通杯”全国公交驾驶员节能技术大赛总决...
《新能源客车采购指南》,记述中国新能源客车技术与市场发展历程。2020版《...
微信 分享 咨询 电话 顶部
×
客车网微信二维码
×
×
400-660-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