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客车网 > 新闻 > 配套新闻 > 高宪维:2008年轻型柴油机市场分析及2009年预测

高宪维:2008年轻型柴油机市场分析及2009年预测

2008-11-10 作者:佚名 来源:新浪汽车

   在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汽车动态网承办的“第七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高峰年会”上,东风朝阳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高宪维做了《2008年轻型柴油机市场分析及2009年预测》分析报告。

 

东风朝阳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高宪维


   第一部分是宏观经济形势,今后的GDP的增长在一位数上变动,预计在8%-9%之间,这是影响我们汽车市场很关键的前提,一个大的前提。

 

   第二部分是汽车市场简析,货车市场相对增速较快,除中型货车略有下降外,其它细分车型增长较大,增幅最大的是重型货车和半挂牵引车。

 

   这里有近8年的对比,我们主要想关注的是轻卡,在这八年过程中,我们的汽车都是在增长的,轻卡在02年有井喷之外,它的增长的幅度是比较稳的。

 

   第三部分,我想简单说一下柴油机市场简析。我们主要是从国家法规、技术路线做简要的分析说明。首先我们可以有这么一个概念,现在在国内市场,98%主要是在商用车,乘用车只有2%车用柴油机市场依然由商用车独霸,商用车中柴油机的采用率越来越高,重机产销高速增长,成为企业重点投入行业,中级市场表现平淡。

 

   柴油机产品在上世纪末到21世纪初,在技术发展史上经历了三次重大的飞跃。我们现在是在电控喷射这块,我们现在柴油的技术要跟国家行业法规强制性的实施分不开的,我感觉没有一个厂家在研制发动机的时候,它更多的是完全站在一个社会的利益,或者是国家的利益,或者是民族汽车工业层面和角度,来考虑发动机的技术。

 

   近期我们在国内柴油机领域,我们国家柴油机的技术达到国三,现在是电控高压共轨不是唯一的,电控VE泵、电控直列泵+EGR,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达到国四、国五排放要求有难度,特别是中重型柴油机。同时从国外的数据反应,机械泵+EGR技术使用过程中油耗会不断变大,再循环的废气及颗粒会明显影响发动机性能。就现在国内的现状来看,应该说,作为我们国家油品,包括我们的市场,包括用户的接受程度,还有成本这些因素的考虑,我觉得电控单体泵,还有电控直列泵这块作为过渡我们认为还是可以的。如果从可延续性看,这块不是特别乐观。

 

   现在从08年7月1日,实行了国三标准,排放法规越来越严格,传统的柴油机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技术落后的发动机将难以在国内立足。发动机企业必须不断技术创新,不断采用新技术,以满足不断出台的新的汽车节能、减排、安全等方面的法规。EGR现在有一些争议,现在国内行业已经公认了尾气处理SGR已经作为主流了。SGR采用的是尿素溶液还原,尽管从现在看,应该从技术角度讲,它还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它有受到我们现在很多客观条件的限制。

 

   第三个发动机共轨后,电控共轨技术替代机械式燃油系统,提高了燃油喷射的精确性和纪实性,提升燃油喷射质量,同时ECU报警系统,将很多故障预警在前,这样大大提高发动机可靠性,提高寿命,并为客户带来利益。

 

   第四个由于其他技术不稳定,给客户使用带来诸多问题,同时因质量问题而引起的二次索赔,将影响供应商的积极性,就是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第五个,中国轻卡一直处于低价恶性竞争态势,通过技术提升,增加轻卡及轻型发动机行业的获利能力,将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一定基础。

 

   接下来我简单说一下轻型柴油机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个是发动机技术智能化、标准化。智能化的概念就是大家看到的,现在的柴油机整个的系统,包括净排器,包括冷却润滑,包括燃烧,现在基本上都是数字化了,包括故障的监测和诊断,整个都是数字化、智能化了,这以后是一种趋势。

 

   第二个,与主机厂整车开发一体化、同步化、模块化。这一块现在就已经体现出来了,发动机的开发,不再是单一的作为一个商品来开发,它现在需要同整车一起来开发。

 

   第三个,使用舒适化和人性化,主要是低噪、可靠、易维修。

 

   第四个是节能、低排放,以及新能源的使用,将成为柴油机的研发方向。我们现在停留在节能、排放、节油这块,以后随着发动机整车的完善,我们以后更多的从人化的角度对发动机提出更高的要求,使我们发动机的性能更高,符合现在节能环保的要求。

 

   最后,有几点建议,我在这里说一下。第1、柴油机行业需要理性营销,着力于产品技术提升、关爱客户、回报社会、创建品牌,提升柴油机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第2.政府有关部门应该保持政策法规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严格执行标准,营造行业公平竞争环境。第3、国家对柴油机先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应该给予关注和扶持。我的报告就到这里了。

 

 

配套新闻
客车网[www.chinabuses.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微信 分享 咨询 电话 顶部
×
客车网微信二维码
×
×
400-660-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