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客车网 > 新闻 > 配套新闻 > 东风朝柴公司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纪略

东风朝柴公司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纪略

2008-10-24 作者:张桂军 史国荣 来源:中国工业报

   朝阳———位于辽宁西部的塞外战略要地,因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传世典故而被赋予一种藏龙卧虎的传奇色彩。龙城有“龙”,创建于1960年的东风朝柴公司就坐落在这里。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迎着改革开放中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市场大潮,东风朝柴以持续创新的思维和行动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渐发展成为龙城的一条“工业巨龙”,并在中国内燃机行业的大舞台上迎风起舞,昂首腾飞:形成年产21万台柴油机能力,社会保有量超过150万台,同时单机或随车出口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居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也由此奠定了中国轻型车用发动机第一品牌的崇高地位。

 

 

 朝柴机社会保有量超过150万台


    探究东风朝柴持续发展壮大的根源,东风朝柴公司总经理赵庄说:“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要想迈向成功,都会遇到很多障碍和壁垒,关键在于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和用什么样的思路去做。我们要敢于打破常规,必须建立开放创新的思维模式和运营机制,在竞争中奋进,在创新中发展,否则就会错失良机。”

 

   技术创新———企业长青的动力之源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企业获得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技术创新。人才可以招聘,资金可以融通,地域可以改变,但是技术不领先就没有办法跟人家竞争。要想在市场上掌握主动,最关键的就是要有雄厚的技术基础。

 

   技术创新是朝柴公司的光荣传统。在朝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个关键性的转折,每一次重大转折都与技术创新相伴而行,从中也折射出中国发动机行业的发展历程:

 

   朝柴的第一次转折发生在1979年。这一年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号角的吹响,朝柴人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创新精神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高速车用柴油机———6102Q型柴油机,在中国发动机史上首开汽改柴、柴油机配汽车先河,引领并掀起了席卷全国的“汽改柴”热潮,朝柴也由此走上了专业生产车用柴油机的高速发展之路。从此,CY6102系列柴油机伴随朝柴走过20多年的光辉历程,奠定了朝柴在中国内燃机行业的领先地位。

 

   朝柴的第二次转折发生在1984年。这一年朝柴研制成功第一台4102Q型柴油机,填补了国内轻型车用柴油机空白。朝柴4缸柴油机依靠其可靠的性能和质量优势,迅速成为各汽车厂首选配套动力,在用户中有很高的信誉度和忠诚度。尤其是1996年以来,朝柴4缸机产销量始终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

 

   朝柴的第三次转折发生在2003年。这一年朝柴引进日产柴技术成功生产QD32柴油机,填补了国内三升高档柴油机空白,成为乘用车发展领域一座新的里程碑。在原来以汽油机为主的MPV、SUV等高档乘用车向柴油化发展的趋势下,朝柴的CYQD32系列柴油机已经成为上述车型的首选。2007年8月,朝柴公司又迎来一个令中国汽车行业为之瞩目的巅峰时刻,引进美国万国公司技术生产的世界级动力———NGD3.0柴油机成功落户朝柴,与QD32系列柴油机一起,为中国城市多功能车SUV、MPV、高档皮卡、高端轻卡行业增添了更加专业、性能更加可靠、动力更加强劲的高档柴油引擎,不仅对东风朝柴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对中国汽车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朝柴公司始终以这样的创新意识,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引进产品和技术等形式,目前已形成102、D、3升、燃气发动机四大系列产品,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在轻型车动力领域全面飘红。

 

   面对世界汽车行业环保时代的到来,能否达到排放法规要求已成为决定内燃机企业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以技术创新为支撑,朝柴始终走在环保、节能的快车道上。中国第一台排放达欧Ⅰ、欧Ⅱ标准车用柴油机就在朝柴研制成功,2005年,朝柴QD32柴油机又率先通过国家欧Ⅲ排放检测,成为国内首台获得国三排放报告的轻型车用柴油机。目前朝柴全系列产品均达欧Ⅲ标准,并已具备达欧Ⅳ排放标准的发展平台。

 

   技术创新的卓越表现使朝柴始终引领着中国轻型发动机行业的走势,成为助推汽车产品升级换代的不懈动力和引领轻型柴油机行业发展方向的航标。

 

   管理创新———企业长青的发展之基

 

   有人说,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的确,东风朝柴技术创新为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力和实力,而管理创新则让技术进步来得更快、更好、更具持久性。

 

   经过几年的大胆探索与实践,朝柴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全方位地实现管理上的创新和突破,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改变了老的国有企业几十年来形成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跟国际管理模式接轨,以管理促效益。

 

   面对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信息化管理及平台建设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朝柴适时提出了利用信息化手段全面创新管理、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决策。自2004年以来,朝柴对企业原有信息系统进行彻底改造和全面资源整合,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方面做出了成功的探索和实践。大型信息化建设项目ERP/CRM(企业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管理)、PDM(产品数据管理)、KM(知识管理)系统先后成功上线,实现了企业技术、生产、销售、财务等业务信息流的全程贯通,使企业各种业务管理全面步入信息高速路,东风朝柴公司信息化建设也成为辽宁省和国内同行业的典范。

 

   ISO/TS16949标准是在ISO9000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汽车行业特殊要求的全球汽车行业的国际标准,建立并通过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已经成为进入国际汽车市场的通行证。朝柴公司自2005年开始宣贯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2006年末通过SGS公司认证,朝柴公司正式成为TS16949注册企业。2007年,朝柴对包括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0职业健康管理体系、10012测量管理体系在内的“四标”管理体系进行全面梳理和一体化整合,成为指导公司开展各项工作的“宪法”和纲领性文件,使公司各项工作流程更加规范、顺畅、高效,各项管理实现整体一盘棋。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首创的精益生产方式,因为撼动过美国汽车的霸主地位而被世界汽车业广为吸纳。东风朝柴公司结合自身实际,把精益思想创造性地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在逐渐摸索和发展当中,不断丰富和形成自己的生产方式。自2004年以来,朝柴先后导入TPS(丰田生产方式)和QCD(日产管理方式)管理思想,积极倡导全员改善创新,成效非常大,每年有2000多项,在为公司带来丰厚效益的同时,也实现了产品的不断改善创新。2008年,朝柴公司确立了“以丰田精益思想为管理指导思想,以TS16949为管理体系,以QCD表单为管理工具,以KM为管理平台,建立和完善具有朝柴特色的精益管理模式———DPS管理模式,推进朝柴质量、效益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并邀请东风公司QCD专家到朝柴作为总经理助手对QCD推进进行系统地指导,目前在方针管理、生产性管理、现场管理、自主保全、QRQC/QRQE活动方面都取得了可喜进展,QCD在朝柴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方面的作用正日益凸显。

 

   体制机制创新———企业长青的活力之源

 

   如果说,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朝柴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体制机制创新则为朝柴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

 

   1993年4月,朝柴以资产经营一体化形式加入东风汽车公司,在战略重组和集团化方面先行一步,结束了游离于各大汽车厂之外、在经济大潮中单打独斗的局面,踏上了中国汽车工业集团化发展的康庄大道。从此朝柴实现飞速发展,在1993~1995年3年中,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下滑,朝柴却凭借产品和市场的优势,连年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年上缴利税达1亿元以上,并且每年以高于1000万元的速度向上递增。

 

   2002年初,东风朝阳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分立成为东风朝柴公司和东风朝阳思益公司两个公司,东风朝柴公司走以集柴油机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化发展道路。这次分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主辅分离,主业更加精干,为合资、上市准备了条件,同时轻装上阵也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活力。2002年提前两个月实现了几代朝柴人梦寐以求的年产10万台目标,2004年率先达产中国高速车用柴油机第100万台,又一次燃起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激情岁月。

 

   “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朝柴公司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为此,围绕人才队伍建设,朝柴进行了一系列的机制改革和创新。全员实行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在什么岗、干什么活、拿什么钱,真正做到按劳分配,逐步实现劳动力价值的市场化;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员工,大力开展培训,实行竞争上岗和“三师”评定等制度,激励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出台全员职业生涯设计,为每一名员工设计成长路径,建立起科学、明确、长效的薪酬增长机制,使员工的聪明才智和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强劲的技术优势最大限度地创造强势品牌,先进的管理模式实现了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改革造就了特别能战斗的人才队伍,这一切,已经随着朝柴的发展历程与企业融为一体,形成了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大风起兮“龙”飞扬。近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朝柴人用智慧和力量铸起一座历史丰碑;近半个世纪的春华秋实,朝柴人用睿智与卓识铸就了今日的辉煌。在新的征途上,朝柴人一定会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永葆可持续发展之活力,朝柴明天会更加美好!

 

 

配套新闻
客车网[www.chinabuses.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微信 分享 咨询 电话 顶部
×
客车网微信二维码
×
×
400-660-0262